中國的長壽老人為什么集中在農村
長壽老人都被認為是健康養生的行家,我們都喜歡挖掘長壽的秘訣,可是有沒有發現長壽老人都集中在農村呢,是不是農村的空氣更新鮮更適宜人們居住呢,下面就來看看長壽老人的案例,學習他們的養生秘訣吧。
今年7月,記者一行遠赴新疆、甘肅、河南、安徽等地尋訪16位百歲老人,探訪傾聽他們的人生故事和長壽秘訣。記者采訪時發現,這些百歲老人有一個共性——在農村生活。16位老人中有14位出自農村,只有106歲的謝云峰和105歲的謝韓氏老夫婦在縣城生活。不過記者采訪得知,老兩口上了歲數后才從農村搬到縣城和兒子同住。這一規律與全國百歲老人分布情況吻合,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城鎮百歲老人共計12457人,占全國百歲老人總數的26.08%,而鄉村百歲老人35316人,占73.92%。也正是如此,老壽星們的長壽之道才有很多共同之處。
環境好,污染少。
新疆莎車122歲老壽星圖如普·艾麥提生活在葉爾羌河邊,每天都飲河水,水源來自昆侖山冰雪融水,水質很好;甘肅平涼的杜繼儒和陳根娥夫婦,兩人年齡相加高達209歲,他們生活在海拔1270米的一個帶狀塬面上(高山頂上的平坦區域),周圍群山連綿起伏;河南封丘的百歲夫妻李清憲和郭秀榮,住在黃河畔,當地是農業大鄉,百姓生活安居樂業。對此,中國老年學學會副秘書長王峰指出,百歲老人大多居住在飲用水質好、土壤質量好、農業資源豐富、工業污染少的地區。一般來說,農村自然環境往往優于城鎮。
吃粗糧,花樣多。
百歲老人們都經歷過生活艱苦的歲月,年輕時很少吃精白米面,如今即使生活條件改善了,喜歡吃粗糧的習慣沒有變。杜繼儒和陳根娥吃了一輩子粗糧,如今還會想著法地做粗糧吃,比如用小米做粥或稀飯,把玉米磨成面做粗糧餅;生活在河南淮陽的百歲夫妻高德賢和曹虎英,一生沒吃膩粗糧,如今老兩口都已106歲,即使牙口不如從前,仍喜歡把玉米面熬成糊糊來喝。適當多吃粗糧有諸多健康益處,利于長壽,比如粗糧中富含維生素B1等多種維生素,鉀、鎂等礦物質,還有膳食纖維,可有效預防肥胖,平衡身體激素水平,降低心腦血管疾病風險,預防癌癥。
-
老人再婚怎么處理好心理問題生活當中有很多的老年人也并不知道應該如何正確的處理再婚這樣的事情,才能夠擁有一個非常好的心理因素的,那么有很多的老年人,
-
老人路邊摔倒 應該如何幫助老人對于我們的老年人來說,有很多的人們并不知道,如果我們的老年人在摔倒的時候,我們應該如如何做才能夠給我們老年人帶來非常好的
-
老年人腰痛如何護理腰痛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一種疾病,特別是對一些中老年人來說,腰痛的現象會不斷的增加,而且,很多人會出現腎虛,腰肌勞損,腰
-
老年人再婚有什么顧慮隨著人們思想觀念的不斷轉變,黃昏戀的出現也漸漸被人們所接受,但是,有不少老人因為這種原因有很多顧慮,不敢再婚,因為有很多
-
老人如何掌握良好的說話方式說話聊天是日常大家都不可避免的,并且掌握適當的說話技巧,對于改善自我心情情緒良好等都有極大幫助,特別是對上了年歲的中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