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老人”心理孤僻
今年84歲的趙忠卿家在南昌市青云譜區(qū)包家花園社區(qū)。4月20日上午,記者來到趙忠卿老人家中,老人的居住環(huán)境非常簡陋,所有的生活物品都凌亂地堆放在兩間不足二十平方米的小房間內,因老人年邁,無力收拾,許多物品都發(fā)霉了。
趙忠卿有5個親生子女,但因為各種原因,沒有一個能在他身邊悉心照顧他。“大兒子在上海,離得很遠;二兒子已經去世;小兒子患有肝病,生活條件不好;大女兒夫妻倆天天賭博;小女兒雖然在國稅局上班,但是連過節(jié)都不來看望我。”
談起自己的子女,老人老淚縱橫。“老伴去世前,他們還會來看望我們。可是這幾年,他們漸漸地不來了,至今已有一年多時間沒怎么和他們說話了。以前還能和鄰居聊聊天,慢慢地和我同歲數的老人都過世了,如今就剩下我一個。心力衰竭和高血壓,讓我連家門都出不了。”想到自己的孤苦和兒女的無視,老人想到自殺,“兒女們都當我不存在,也許我不應該再活著。”
采訪中,記者試圖聯系老人的家人,但一直沒有聯系上。
據了解,僅在包家花園社區(qū),“空巢老人”就有20多戶。該社區(qū)的陳莉萍主任告訴記者,具有心理問題的“空巢老人”在他們社區(qū)不止一位。“社區(qū)里有位王秋妹老人,因為兒女工作在外,長時間不回家,過度的孤獨使她嚴重缺乏安全感,她每天都在幻想自己被人傷害,最后連家里的窗戶都用木條和磚塊封上了。”
兒女很少“常回家看看”
為關心“空巢老人”的生活,社區(qū)工作人員、志愿者都在積極行動。每個星期天,南昌市義工協會的志愿者都會選擇“空巢老人”比較集中的社區(qū)進行服務。“他們的孩子不在家,我們就是他們的孩子。”志愿者林瑤說自己的父母遠在浙江,平時上學不能回家,在南昌給“空巢老人”服務,感覺跟對自己的父母盡孝一樣。
記者在包家花園社區(qū)工作人員手冊上看到,該社區(qū)65歲以上老人的詳細信息都記錄在案。陳莉萍介紹:“‘空巢老人’因為子女長年不回家,他們的生活狀況便成為了社區(qū)工作人員關心的焦點。但是,我們的關心,遠遠比不上子女的照料。如果王秋妹老人的子女,能經常回家看看,她也不會患上妄想癥。”
“工作太忙難得回家,和父母在一起又處不來。”采訪中,記者發(fā)現不少年輕人都有自己的“理由”。在南昌從事貨車生意的孫先生,父母遠在福建。他認為自己常年在外,并不適合把父母接到身邊居住。“他們也不愿意和我待在一起,父母在老家,又不用干重活,能出什么事?”
也有一些年輕人,盡管不能和父母在一起,但他們想著法子給父母精神慰藉。在廣東工作的毛昊平時工作繁忙、常常加班,一年最多只能回家兩次。為了增加與父母相處的時間,他專門給父母購置了電腦,教會他們上網,每天下班回家便與父母在線聊天,不讓他們感覺到孤單。“其實只要子女有一份孝心,就能找到給父母精神安慰的辦法。”毛昊認為。
“常回家看看”是治病良方
記者從南昌市老齡辦獲悉,目前南昌市老年人口約有60萬人,獨居老人占全市老年人口的30%,部分“空巢老人”、獨居老人都存在一定的心理疾病。
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心身醫(yī)學科主任喻小念介紹說,老年人在長期獨自生活的情況下,容易患上抑郁癥、妄想癥等等。“因為長時間的獨處,孤獨和害怕等不良情緒,會造成老年人對自我價值的否定,以及對生活環(huán)境的恐懼。”喻小念認為要治療老年人的心理疾病,首先應該讓老年人走出封閉的生活空間,通過一定的社會交往,體現他們的生存價值。這需要全社會的關心,特別是通過社區(qū)服務,為老年人營造方便舒適的生活環(huán)境,幫助老年人在退休之后,重新確立自己的生活目標。
市老齡辦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很多子女以滿足父母的物質需求為榮,卻忽視了父母的精神需求,難得回家看望老人。“其實,兒女經常回家,陪老人拉拉家常,‘常回家看看’才是治療‘空巢老人’心理疾病的最佳良方。”
趙忠卿有5個親生子女,但因為各種原因,沒有一個能在他身邊悉心照顧他。“大兒子在上海,離得很遠;二兒子已經去世;小兒子患有肝病,生活條件不好;大女兒夫妻倆天天賭博;小女兒雖然在國稅局上班,但是連過節(jié)都不來看望我。”
談起自己的子女,老人老淚縱橫。“老伴去世前,他們還會來看望我們。可是這幾年,他們漸漸地不來了,至今已有一年多時間沒怎么和他們說話了。以前還能和鄰居聊聊天,慢慢地和我同歲數的老人都過世了,如今就剩下我一個。心力衰竭和高血壓,讓我連家門都出不了。”想到自己的孤苦和兒女的無視,老人想到自殺,“兒女們都當我不存在,也許我不應該再活著。”
采訪中,記者試圖聯系老人的家人,但一直沒有聯系上。
據了解,僅在包家花園社區(qū),“空巢老人”就有20多戶。該社區(qū)的陳莉萍主任告訴記者,具有心理問題的“空巢老人”在他們社區(qū)不止一位。“社區(qū)里有位王秋妹老人,因為兒女工作在外,長時間不回家,過度的孤獨使她嚴重缺乏安全感,她每天都在幻想自己被人傷害,最后連家里的窗戶都用木條和磚塊封上了。”
兒女很少“常回家看看”
為關心“空巢老人”的生活,社區(qū)工作人員、志愿者都在積極行動。每個星期天,南昌市義工協會的志愿者都會選擇“空巢老人”比較集中的社區(qū)進行服務。“他們的孩子不在家,我們就是他們的孩子。”志愿者林瑤說自己的父母遠在浙江,平時上學不能回家,在南昌給“空巢老人”服務,感覺跟對自己的父母盡孝一樣。
記者在包家花園社區(qū)工作人員手冊上看到,該社區(qū)65歲以上老人的詳細信息都記錄在案。陳莉萍介紹:“‘空巢老人’因為子女長年不回家,他們的生活狀況便成為了社區(qū)工作人員關心的焦點。但是,我們的關心,遠遠比不上子女的照料。如果王秋妹老人的子女,能經常回家看看,她也不會患上妄想癥。”
“工作太忙難得回家,和父母在一起又處不來。”采訪中,記者發(fā)現不少年輕人都有自己的“理由”。在南昌從事貨車生意的孫先生,父母遠在福建。他認為自己常年在外,并不適合把父母接到身邊居住。“他們也不愿意和我待在一起,父母在老家,又不用干重活,能出什么事?”
也有一些年輕人,盡管不能和父母在一起,但他們想著法子給父母精神慰藉。在廣東工作的毛昊平時工作繁忙、常常加班,一年最多只能回家兩次。為了增加與父母相處的時間,他專門給父母購置了電腦,教會他們上網,每天下班回家便與父母在線聊天,不讓他們感覺到孤單。“其實只要子女有一份孝心,就能找到給父母精神安慰的辦法。”毛昊認為。
“常回家看看”是治病良方
記者從南昌市老齡辦獲悉,目前南昌市老年人口約有60萬人,獨居老人占全市老年人口的30%,部分“空巢老人”、獨居老人都存在一定的心理疾病。
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心身醫(yī)學科主任喻小念介紹說,老年人在長期獨自生活的情況下,容易患上抑郁癥、妄想癥等等。“因為長時間的獨處,孤獨和害怕等不良情緒,會造成老年人對自我價值的否定,以及對生活環(huán)境的恐懼。”喻小念認為要治療老年人的心理疾病,首先應該讓老年人走出封閉的生活空間,通過一定的社會交往,體現他們的生存價值。這需要全社會的關心,特別是通過社區(qū)服務,為老年人營造方便舒適的生活環(huán)境,幫助老年人在退休之后,重新確立自己的生活目標。
市老齡辦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很多子女以滿足父母的物質需求為榮,卻忽視了父母的精神需求,難得回家看望老人。“其實,兒女經常回家,陪老人拉拉家常,‘常回家看看’才是治療‘空巢老人’心理疾病的最佳良方。”
相關文章
-
老人再婚 再婚夫妻相處四禁忌生活當中有很多的老年人并不知道應該如何做才能夠給我們的身體帶來非常健康的保護的那么老人年人要想在安徽的話,夫妻相處的4個
-
老人冬天泡腳要注意什么有很多的老年人在冬天里因為天氣比較寒冷的,那么老年人冬天天氣寒冷的時候要想泡腳的時候應該注意些什么呢?是不是也會給我們的
-
5種理財方式老人要回避有很多的理財方式并不知道應該如何正確的做才能夠幫助我們擁有一個非常好的理財的效果的,那么對于我們的老年人來說,5種理財的
-
老人冬天手腳冰涼怎么辦在冬天里的時候,我們老年人都會出現一個手腳冰涼的這種癥狀的,那么手腳冰涼也是會嚴重的給我們的身體帶來非常大的困擾的,我們
-
老人如何保持性功能不衰退啊對于我們的老年人來說,有很多的老年人已經到了年齡之后,性功能也會出現一些非常大的障礙,給我們的身體帶來非常大的影響的,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