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投訴周身病痛 提防患抑郁癥
老來不病
如果發現老人家心境顯著而持久的低落超過兩個星期,應該帶他們去看醫生。
樟宜綜合醫院精神科那天送來一個70多歲的病人。她患了什么?走不動。
黃麗玲高級專科醫生解釋,這個老人走不動的真正原因是患了抑郁癥。“抑郁癥是一種日益普遍的病癥,老人病例尤其多。”
黃醫生透露,這個老人家已經有6個月足不出戶,而且越來越不肯走動,最后就變成完全不會走路。
黃醫生說,老人抑郁癥的癥狀與年輕人的不同,有的是不肯進食,甚至想餓死自己。“不久前,有個輕微中風的病人需要入院治療,因為她不肯吃東西,水也只喝兩口,身體很虛弱。家人說,她有輕生的念頭。”
這個病人在接受抗抑郁癥的藥物治療兩星期后,比較愿意配合物理治療師的形體訓練。“病人擺脫抑郁癥的糾纏,情緒好一些,也就有信心克服中風后遺癥帶來的不便。要不然,兩種病都治不好,就會造成交互影響,使病情越發嚴重。”
她補充,臨床上中風和帕金森氏癥這兩種老人家較常遇上的疾病,有多達四成的病人也是抑郁癥患者。
15%病人會尋短見
抑郁癥是一種以心境低落為主要特征的綜合征,但是又有別于正常的情緒低落。黃麗玲醫生說,如果發現老人家心境顯著而持久的低落超過兩個星期,便應該帶他們去看醫生。一般診所也能治療這種病癥。
抑郁癥是一種十分常見的精神疾病,終身發病率在6%至8%之間,全世界抑郁癥患者估計有2億5000萬人。抑郁癥在60歲以上人群中的發病率竟高達20%以上,其中10%至15%會自尋短見,因此世界衛生組織預測,抑郁癥將成為21世紀人類的主要疾病。
為什么老人家更容易患上抑郁癥?
黃醫生解釋,人有了一把年紀,病痛就多了,健康也大不如前。有些人退休在家少活動,收入少了甚至沒有了,孩子也各自成家飛出窩了,老人就容易覺得孤單寂寞。
她說,老人的心情也特別容易起伏,容易為許多事情擔心,比如怕連累家人,怕活得太久錢不夠用。有些連搬家也會導致情緒嚴重波動。
老人家也會因為老伴、親友的逝世而徒感悲傷以致不能自拔。
“有些老人家體內分泌的血清素減少,也是造成他們老是郁郁寡歡的原因。”
她補充,性格內向的老人,或者事事追求完美的老人,也可能會不滿意兒孫的表現,情緒日益低落。此外,那些年輕時曾經患抑郁癥的男女,也容易在年紀較大時舊病復發。
精神科高級顧問醫生黃麗玲:抑郁癥日益普遍,老人病例尤其多。
服藥兩星期會見療效
黃麗玲醫生說,老年抑郁癥和年輕人患的抑郁癥,都是有辦法治療的。
●抗抑郁藥:新一代的藥物療效顯著,副作用輕微,不會上癮。
●多管齊下的輔導:除了醫生,心理學家、職能治療師、輔導員和社工,都能從不同層面為老人解除心病。他們提供的治療法,在認知行為治療外,也能從財政和護理方面給予協助。
●電擊法:對于病情緊急的病人,藥物一時發揮不了作用時,電擊法能有效的緩解病人蒙受的巨大精神壓力。
●鼓勵病人參加多種活動,包括體育和社交活動。
黃醫生強調,抑郁癥是能治好的,不過,同許多疾病一樣,病從淺中醫,就能事半功倍。
“我有好些病人服藥兩星期至四星期,就能看到療效。定時服藥三個月,病情就受到控制。不過,他們一般需要持續服藥一年,然后慢慢減少劑量,最后才可以停藥。”
然而,黃醫生補充,還是有少數病人需要長期服藥和接受心理輔導。
老年抑郁癥10跡象
黃麗玲醫生列舉眾多老年抑郁癥的跡象,可歸納為以下10點:
●變得悲觀,不再講笑。不過,情緒的改變不像患病的年輕人那樣顯著。
●周身病痛,不愿走動。結果,肉體上的疾病也弄假成真,變得嚴重起來。
●睡眠時間縮短,半夜睡醒就再也無法入眠。
●容易生氣。
●精神不集中,失憶。
●容易疲倦,沒胃口。
●對很多事情都失去興趣,不愿與人交往。
●對小事很緊張,老是掛在心上。
●嚴重時,會投訴聽到和看到其實不存在的聲音和影像。
●有輕生的行為。
如果發現老人家心境顯著而持久的低落超過兩個星期,應該帶他們去看醫生。
樟宜綜合醫院精神科那天送來一個70多歲的病人。她患了什么?走不動。
黃麗玲高級專科醫生解釋,這個老人走不動的真正原因是患了抑郁癥。“抑郁癥是一種日益普遍的病癥,老人病例尤其多。”
黃醫生透露,這個老人家已經有6個月足不出戶,而且越來越不肯走動,最后就變成完全不會走路。
黃醫生說,老人抑郁癥的癥狀與年輕人的不同,有的是不肯進食,甚至想餓死自己。“不久前,有個輕微中風的病人需要入院治療,因為她不肯吃東西,水也只喝兩口,身體很虛弱。家人說,她有輕生的念頭。”
這個病人在接受抗抑郁癥的藥物治療兩星期后,比較愿意配合物理治療師的形體訓練。“病人擺脫抑郁癥的糾纏,情緒好一些,也就有信心克服中風后遺癥帶來的不便。要不然,兩種病都治不好,就會造成交互影響,使病情越發嚴重。”
她補充,臨床上中風和帕金森氏癥這兩種老人家較常遇上的疾病,有多達四成的病人也是抑郁癥患者。
15%病人會尋短見
抑郁癥是一種以心境低落為主要特征的綜合征,但是又有別于正常的情緒低落。黃麗玲醫生說,如果發現老人家心境顯著而持久的低落超過兩個星期,便應該帶他們去看醫生。一般診所也能治療這種病癥。
抑郁癥是一種十分常見的精神疾病,終身發病率在6%至8%之間,全世界抑郁癥患者估計有2億5000萬人。抑郁癥在60歲以上人群中的發病率竟高達20%以上,其中10%至15%會自尋短見,因此世界衛生組織預測,抑郁癥將成為21世紀人類的主要疾病。
為什么老人家更容易患上抑郁癥?
黃醫生解釋,人有了一把年紀,病痛就多了,健康也大不如前。有些人退休在家少活動,收入少了甚至沒有了,孩子也各自成家飛出窩了,老人就容易覺得孤單寂寞。
她說,老人的心情也特別容易起伏,容易為許多事情擔心,比如怕連累家人,怕活得太久錢不夠用。有些連搬家也會導致情緒嚴重波動。
老人家也會因為老伴、親友的逝世而徒感悲傷以致不能自拔。
“有些老人家體內分泌的血清素減少,也是造成他們老是郁郁寡歡的原因。”
她補充,性格內向的老人,或者事事追求完美的老人,也可能會不滿意兒孫的表現,情緒日益低落。此外,那些年輕時曾經患抑郁癥的男女,也容易在年紀較大時舊病復發。
精神科高級顧問醫生黃麗玲:抑郁癥日益普遍,老人病例尤其多。
服藥兩星期會見療效
黃麗玲醫生說,老年抑郁癥和年輕人患的抑郁癥,都是有辦法治療的。
●抗抑郁藥:新一代的藥物療效顯著,副作用輕微,不會上癮。
●多管齊下的輔導:除了醫生,心理學家、職能治療師、輔導員和社工,都能從不同層面為老人解除心病。他們提供的治療法,在認知行為治療外,也能從財政和護理方面給予協助。
●電擊法:對于病情緊急的病人,藥物一時發揮不了作用時,電擊法能有效的緩解病人蒙受的巨大精神壓力。
●鼓勵病人參加多種活動,包括體育和社交活動。
黃醫生強調,抑郁癥是能治好的,不過,同許多疾病一樣,病從淺中醫,就能事半功倍。
“我有好些病人服藥兩星期至四星期,就能看到療效。定時服藥三個月,病情就受到控制。不過,他們一般需要持續服藥一年,然后慢慢減少劑量,最后才可以停藥。”
然而,黃醫生補充,還是有少數病人需要長期服藥和接受心理輔導。
老年抑郁癥10跡象
黃麗玲醫生列舉眾多老年抑郁癥的跡象,可歸納為以下10點:
●變得悲觀,不再講笑。不過,情緒的改變不像患病的年輕人那樣顯著。
●周身病痛,不愿走動。結果,肉體上的疾病也弄假成真,變得嚴重起來。
●睡眠時間縮短,半夜睡醒就再也無法入眠。
●容易生氣。
●精神不集中,失憶。
●容易疲倦,沒胃口。
●對很多事情都失去興趣,不愿與人交往。
●對小事很緊張,老是掛在心上。
●嚴重時,會投訴聽到和看到其實不存在的聲音和影像。
●有輕生的行為。
相關文章
-
老人再婚 再婚夫妻相處四禁忌生活當中有很多的老年人并不知道應該如何做才能夠給我們的身體帶來非常健康的保護的那么老人年人要想在安徽的話,夫妻相處的4個
-
老人冬天泡腳要注意什么有很多的老年人在冬天里因為天氣比較寒冷的,那么老年人冬天天氣寒冷的時候要想泡腳的時候應該注意些什么呢?是不是也會給我們的
-
5種理財方式老人要回避有很多的理財方式并不知道應該如何正確的做才能夠幫助我們擁有一個非常好的理財的效果的,那么對于我們的老年人來說,5種理財的
-
老人冬天手腳冰涼怎么辦在冬天里的時候,我們老年人都會出現一個手腳冰涼的這種癥狀的,那么手腳冰涼也是會嚴重的給我們的身體帶來非常大的困擾的,我們
-
老人如何保持性功能不衰退啊對于我們的老年人來說,有很多的老年人已經到了年齡之后,性功能也會出現一些非常大的障礙,給我們的身體帶來非常大的影響的,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