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心理健康導航
人過中年后,就逐漸開始衰老,這是一個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古往今來,曾有許多帝王苦于人生短如朝露,多方探求長生不老之術,但都遺笑千古。
隨著生產力發展,科技醫藥衛生事業日益發展,疾病減少,人類平均壽命日見增長。隨著壽命增長,老年人在社會人口中的比例逐漸增大。因此,研究老年心理問題,使者年人心身健康地渡過晚年是有積極的社會意義的。
老年人組織器官的老年性變化引起了生理機能的衰退。這種變化直接導致機體整體調節功能減弱,抗病能力下降,以致身體衰退,體弱多病。特別是腦功能衰退,使心理狀態隨之出現老年人特有的變化。加之賦閑老人,容易滋長老朽感和末日感;子女獨立成家,各自東西,更加容易感到孤獨,寂寞與無聊,因而容易發生抑郁狀態。嚴重者可患憂郁癥。
老年人既不應意志消沉,也不應盲目逞能。凡事均應量力而行,勉強從事力所不及的活動,就一定會導致疾病。反之,如總是憂心忡忡,委靡不振,那么衰老就會來得更快。這里有個服老和不服老的辯證關系。
老年人神經、肌肉功能降低。據測定80一90歲老年人神經傳導時間比20一30歲的年輕人要慢(5.2米/秒比7.5米/秒)。簡單反應時和辯證反應時都隨年老而延長;視覺和聽覺敏銳下降;觸覺和運動覺的靈敏度也下降;睫反射減弱,運動遲緩,神經中樞的興奮性減低而抑制過程減弱,神經細胞的恢復過程也有所延長。
由于內分泌功能和腸道對鈣和維生索的吸收不良,以及肌肉附著處對骨膜的作用減弱,造成骨質疏松,容易發生骨折。心臟負荷能力減弱,血管彈性消失,外周阻力增加;肺通氣量和肺活量減小,造成呼吸和循環系統功能的減弱。泌尿、消化、生殖等系統亦普遍衰老,功能下降。
老年入不宜從事過于繁重的體力勞動或緊張的操作,不能再像青壯年那樣沖鋒陷陣和親臨第一線。
相當的一部分老年人還要經歷一段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有顯著變化的更年期,因而出現一些心身障礙。但是,某些生理和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體力在年過45歲以后雖然會逐步衰退,而思維能力、判斷能力還能有所發展,大腦儲存的知識也會隨歲月而有一定的增長。
65歲以上的人一般稱為老年。老年生活的適應問題是心理衛生關注的課題。退休賦閑,幾十年形成的生活規律發生了大變化,如果適應不良就會出現安全感的喪失或惶恐;失去原有社會地位會產生無用感或被遺棄感;多年形成的行為習慣往往會導致固執和刻板;子女長大離開和同輩親朋亡故又常會引起孤獨感等等,這些現象幾乎在進入老年期時同時發生。所以一般人在65歲左右時情緒狀態處于最低潮。
因此,這一階段的適應是晚年生活成敗的重要關鍵。通常經過一段時間適應,到了70歲左右情趣又逐漸增加。所以俗話說“人生是從70歲才開始”的說法并非毫無道理,根據各方面調查材料的歸納,晚年生活適應良好者,多半是身體較健康,興趣較廣泛,較容易適應客觀環境,社會交往中與親朋保持聯系并能建立新的朋友關系,特別是有不從社會活動中主動退卻的自我意識的那鐘人。
曹操所詠:“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自述,可算是我國古代歷史上老當益壯的一個楷模。當今許多老職工退休之后被請去當顧問,指導生產經營.成為足智多謀的顧問和參謀;老學者著書立說,指導年青一代進行科研創造;老革命撰寫回憶錄,進行革命傳統教育;老人在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里都在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情緒和思維是密切關連的。應該認識到老之已至是自然規律,多想著如何把“余熱”貢獻給祖國、人民和社會,既能正視老年期的特殊問題,又有服老、不服老的健康的自我意識,才能保持樂觀的情緒,煥發出“第二次青春”。
-
老人再婚 再婚夫妻相處四禁忌生活當中有很多的老年人并不知道應該如何做才能夠給我們的身體帶來非常健康的保護的那么老人年人要想在安徽的話,夫妻相處的4個
-
老人冬天泡腳要注意什么有很多的老年人在冬天里因為天氣比較寒冷的,那么老年人冬天天氣寒冷的時候要想泡腳的時候應該注意些什么呢?是不是也會給我們的
-
5種理財方式老人要回避有很多的理財方式并不知道應該如何正確的做才能夠幫助我們擁有一個非常好的理財的效果的,那么對于我們的老年人來說,5種理財的
-
老人冬天手腳冰涼怎么辦在冬天里的時候,我們老年人都會出現一個手腳冰涼的這種癥狀的,那么手腳冰涼也是會嚴重的給我們的身體帶來非常大的困擾的,我們
-
老人如何保持性功能不衰退啊對于我們的老年人來說,有很多的老年人已經到了年齡之后,性功能也會出現一些非常大的障礙,給我們的身體帶來非常大的影響的,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