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空巢老人不會用電子產品
有學者將空巢家庭分為三類:本身就無子女的老人、子女不在身邊的家庭、子女在身邊卻疏于聯系的家庭。最新的研究又加入了“新空巢家庭”,即目前獨生子女因升學、出國等原因較早離家的家庭,盡管父母只有40歲左右,卻已進入“空巢期”。中國老年學會名譽會長鄔滄萍教授是“空巢老人”概念的提出者,88歲的鄔滄萍自己就是空巢老人,他大聲疾呼:我國應對空巢老人現象加強“防洪”意識,爭取實現有保障、健康、積極的老齡化。
電子產品消費忽略空巢老人
60%的老年人不會使用網絡
空巢老人需要交流、宣泄情緒,但異地上學工作的子女正處在事業的奮斗期。數字時代網絡發達,溝通便捷的利好卻難以很好地惠及他們。能夠熟練使用網絡交流的老人并不多,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2010年,60歲以上老人只占網民數量的2%。在一項異地工作子女的調查中,父母處在60歲到70歲年齡段,并會簡單使用網絡的約占40%,其中有超過一半的父母學習網絡的目的只是為了多個方式和子女交流。
在西安工作的網友“靚靚”發帖講述了母親學習網絡的情況。她說,在外地老家的媽媽就是因為她在西安上學,為了能多看看女兒,幾年前開始學習QQ視頻聊天,這對于日常工作中并不接觸電腦的母親顯得很艱難,“就為了看看我,每次我回家教媽媽的時候就想哭”。網友“林子”回應:我覺得難過,好多父母都是為了孩子,才被動學習電腦的。網友“蘑菇”家在鄭州,目前在西安高新區工作,他說自己的專業就是電腦應用,鄭州老家的爸爸很想學電腦卻沒人教,姐姐也在鄭州當地工作,但因為工作太忙,教了爸爸幾次后就放棄了,“爸爸的工作每月報賬時偶爾使用電腦,平時沒有上網的習慣,打電話找我還擔心影響我工作,想著爸爸那么孤單,真不好受”。
走訪調查中,60%的老人完全不會使用網絡,近50%的老人不會使用銀行卡存取款。老人們在希望多用用電子產品時,商家卻并不把他們作為主要目標客戶群。在一項老年人使用電子商務的研究中發現,把老年人作為目標客戶的電子產品消費研究剛剛起步,研發相關產品的高額成本,使得一些商家寧可暫時忽略這一日漸龐大的群體。
老年公寓聘請不起專業人士
尋找才藝老人組織各種活動
對于空巢老人的護理,三橋老人公寓負責人楊秋蘭在10年的護理工作中總結出不少經驗。她認為,參加各種各樣的活動,對于老年人快樂養老必不可少,也能改善老人的身體狀況。73歲的王成(化名)老人正在和幾個朋友聊天,和他剛來福利院時判若兩人,“那時候老爺子特別內向,有輕微的老年癡呆,一見人就往后躲,就像剛上幼兒園的小朋友,需要全護理”。由于經常參加老人公寓內各種各樣的活動,現在,王成老人的生活已經能夠半數自理。
楊秋蘭和她的同事們總結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土辦法”,她摸摸一位正在曬太陽的大爺的臉,老人笑得眼睛瞇起來,“老人跟小孩一樣,需要關注,摸摸他們,拍拍他們,都是好辦法”。她還將一些異性高齡空巢老人的宿舍安排得很近,“讓這些老頭老太太們聊天、說悄悄話,情緒立刻就好多了”。
然而,類似的努力在實際中做起來并不容易。采訪中,許多養老機構的負責人都希望能有專業的心理咨詢人員,能做專業的預防,開展針對性的活動。但組織興趣班、請心理咨詢老師等,都涉及到尷尬的經費問題。目前,楊秋蘭的辦法是從老人中尋找會舞劍、唱歌的才藝老人來組織活動,“現在只能這樣,更專業的人員不好找,也請不起”。
對于居家養老的高齡老人,由于普通護理人員缺乏專業的護理知識和照顧老人的經驗,做到專業護理并不容易。西安市的抽樣調查顯示,三分之二的老人希望有經過專業技術培訓的人員上門做居家養老服務。
空巢老人迫切需要專業護理
社工類學生卻難找對口工作
對此,學術界的介入早已開始,西北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劉瑩副教授近兩年就在做相關選題。對于西安市機構養老和居家養老的狀況,尤其是老年人心理狀況等方面,她做了大量調研。“有時,看著老人們面無表情地坐在院子里,我覺得特別難過。”專業的社工是解決這個問題的好出路,在這方面,她認為香港的經驗值得借鑒。香港的社區工作有“社區支援網絡”,更有專業護工服務空巢老人,對他們進行物質和精神上的照顧。社工通過建立“網絡”,為他們提供活動場所,促進老人間的交流。
香港竹園村社區的社工建立了針對空巢老人的“耆英互助園地”。社工首先要了解老人的生活情況和需求,根據大多數老人的愿望組織各種活動,促進老人相互走訪。通過組織跳舞、下棋等不同的活動,老人們在擴大社交圈的同時,也熟悉了社區的各種服務功能。
現實中,因為與社區缺乏良好的對接,眾多有著專業背景的社工類專業畢業生卻難進社區。西北大學社工專業的畢業生大多報考公務員或參加NGO組織,“社區并不是每年都招社工,社工的工資福利相對較低,一些社工類專業的大學生只好另擇他路”。相對于香港60多年的社工服務歷史,內地尚處在起步階段。西北大學心理咨詢中心鄭安云副教授認為,這個問題的關鍵,是提升養老服務品質的理念沒有形成,“不能認為老人每天只需要吃三頓飯、睡兩次覺,在硬件加強的同時提升軟性服務,加強心靈慰藉——這樣的理念轉變一定要盡快完成”。
劉瑩副教授認為,設置社工專業的導向是正確的,因為這個專業是資源的連接者,能夠因地制宜地安排、組織社區服務。對于如何更好地推行專業社工工作,劉瑩建議,政府部門需要完善相關制度,同時創造條件,讓具備專門技能的人才能夠進入社區,學有所用。制度保障是關鍵,不能僅僅依賴一些護理工作到位的養老院或社區,有專門的崗位設置保障心理輔導,才能解除老年人的心理危機,“老人的心理健康問題很嚴重,而且會隨著老齡化的進程越來越嚴重”。
解決空巢問題期待各界關注
社會化“快樂養老”前景樂觀
全國老齡辦副主任吳玉韶認為,“空巢”只是一個現象,并不是負面詞匯,只是目前呈現的問題多,社會就更多關注其負面影響,作為一個中性概念,它的正負面影響都有。子女有能力讓父母獨立居住,表明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較高,滿足了兩代人各自生活、照顧個性的特點。只有解決好現階段相關負面問題,“空巢”才能成為一個社會發展進步的表現。
鄭安云副教授也認為,“空巢”只是現象,要解決“空巢”背后的社會問題才是關鍵。目前,社會對于老人的忽視和某些年齡歧視,加大了老人對于子女的依賴,而子女由于工作繁忙、照顧后代等諸多因素,對于老人的注意力必然會減弱。老年人屬于弱勢群體,解決這個群體的矛盾不能只寄希望于子女,更需要社會各界從理念上重視老年人的心理問題,同時出臺多項針對性措施。
老年人都需要些什么?一項針對西安市老年人的抽樣調查顯示,有一半的老人對于表演、歌唱等活動有較強興趣,三分之一的老人喜歡國內旅游和運動會,五分之一的老人對知識性、技能性的活動感興趣。然而,目前有四分之三的社區均不能定期開展相關活動。西安市的社區內,能夠提供活動的居家養老活動室僅有約20個,占總社區數的3%。
2009年,西北大學中國老齡事業發展研究院成立,是目前我國第一家專門的老齡事業研究機構。
今年6月,全國助老產業化委員會的公益性助老服務機構“助老之家”在西安成立,該機構負責人閻宏軍表示,成立這個機構,就是為了給老人們搭建一個普及科學生活知識,促進全民身心健康,開展文化交流,共享社會科技發展成果的平臺。“老人們很熱情,有人甚至坐3個小時的車來參加活動。”目前,有800多名老人在這里免費參加各種活動。該機構上門為空巢老人的心理咨詢服務逐漸開展,同時開始面向全市設立分支機構。陜西陽光心理研究所副所長、國家心理咨詢師、高級營養師胡寶華介紹,該研究所2002年剛成立時,有時半個月也沒人來,現在,來參加心理咨詢的老人數量明顯提高。西安市老齡委福利事務處張寶利副處長認為,政府一直在積極探索推行機構養老和居家養老等問題,隨著社會各界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不斷關注,老人“快樂養老”的前景比較樂觀。
-
老人再婚 再婚夫妻相處四禁忌生活當中有很多的老年人并不知道應該如何做才能夠給我們的身體帶來非常健康的保護的那么老人年人要想在安徽的話,夫妻相處的4個
-
老人冬天泡腳要注意什么有很多的老年人在冬天里因為天氣比較寒冷的,那么老年人冬天天氣寒冷的時候要想泡腳的時候應該注意些什么呢?是不是也會給我們的
-
5種理財方式老人要回避有很多的理財方式并不知道應該如何正確的做才能夠幫助我們擁有一個非常好的理財的效果的,那么對于我們的老年人來說,5種理財的
-
老人冬天手腳冰涼怎么辦在冬天里的時候,我們老年人都會出現一個手腳冰涼的這種癥狀的,那么手腳冰涼也是會嚴重的給我們的身體帶來非常大的困擾的,我們
-
老人如何保持性功能不衰退啊對于我們的老年人來說,有很多的老年人已經到了年齡之后,性功能也會出現一些非常大的障礙,給我們的身體帶來非常大的影響的,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