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不要讓糖尿病和心臟病相遇
糖心病,即糖尿病性心臟病,是糖尿病患者并發或伴發的心血管疾病,包括糖尿病心肌病變、心血管自主神經病變、高血壓以及冠狀動脈心臟病變。這種疾病在老年人群體中屬于常發病。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加和機能的改變,老年發病率也隨著相應提高了。
案例
祝爺爺65了,患糖尿病四年多,最近一年感覺到走走路或是上個二層樓就會心慌、氣喘,平躺下來后好一些,但稍活動后又會“心發慌”,去醫院做心電圖發現有心率增快、心肌缺血等異常現象,主治醫生告訴他是“糖尿病引起了心臟病”。
為何會發生糖心病?
糖心病,即糖尿病性心臟病,是糖尿病患者并發或伴發的心血管疾病,包括糖尿病心肌病變、心血管自主神經病變、高血壓以及冠狀動脈心臟病變。
關于糖心病的發生,專家介紹,糖尿病患者由于長期的慢性高血糖狀態,其脂質及蛋白質糖化與氧化過程勢必加劇,而這一過程亦參與了糖尿病性心臟病的發病。許多2型糖尿病患者剛被診斷為2型糖尿病時就已經有冠心病。在糖尿病易患人群中,胰島素抵抗是最早出現的變化。它可發生在臨床糖尿病之前15-25年。胰島素抵抗與致動脈粥樣硬化危險因子有關,它可在臨床糖尿病出現前許多年就促進動脈粥樣硬化形成。
有病理解剖研究顯示,糖尿病患者無論在冠狀動脈還是腦動脈、腎動脈、周圍動脈,都存在較同年齡非糖尿病患者更為嚴重的動脈粥樣硬化。
動脈粥樣硬化后,管腔部分或全部被阻,導致靶器官缺血、缺氧產生病變。如病變阻塞在冠狀動脈,即引起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冠心病)。有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和無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相比,前者一般多支冠脈血管受累,而且病變彌散廣泛,有更多的斑塊潰瘍和血栓形成。糖尿病可加速任何年齡階段的動脈粥樣硬化進展過程,這在世界各國情況類似。
糖尿病引起動脈粥樣硬化的機制是多方面的。單就高血糖而言,既可形成不可逆的糖化蛋白與糖化脂蛋白,增加氧化損害的程度,也可引起血管壁與內皮損害,促使血栓形成。
糖尿病也可引起微血管病變,出現內皮損害、基底膜增厚、蛋白質非酶糖化、自由基活性增加、前列腺素異常等情況。
好文推薦:
-
七個小妙招助老人去除心絞痛!心絞痛是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心肌急劇的、暫時的缺血與缺氧所引起的臨床綜合征,在老年患者中較為常見。這種疾病給中老年人的生命
-
老人如何預防心臟病?老人盡量做好心臟的保健工作,合理的控制體重,能預防心臟病的發生,避免體重過瘦也不能讓體重過度肥胖,否則很容易導致心臟疾病
-
7個習慣會引發老年人心臟病,99%的家里人都不知道!心臟病這種癥狀給我們老年人帶來的傷害也是比較大的,那么你知道嗎?其實有很多的生活習慣會引發我們老年人的心臟病,給我們的老
-
7個原因會引起老人脾氣暴躁如果我們的身邊的老人平時都是喜歡經常發火的,而且發火也會給我們的身體帶來非常大的危害,對于老年人來說,為什么會出現經常發
-
老年人如何正確預防心臟病 避免精神過度緊張心臟病是非常可怕的疾病,老年人需要做好心臟病的防治工作,平時應該要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重體力的勞動,否則會嚴重影響到心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