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食不知味的原因是什么
我們一日三餐都希望自己能夠吃好,吃飽,最好是能夠吃到自己喜愛的味道,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卻有不少的老人卻出現了食不知味的問題,也就是吃什么都不香的問題,這到底是為什么呢?
吃飯不香有原因
味覺退化甚至喪失在老年人中并不少見,通常情況下與下列因素有關。
1.味覺器官退化:在廣州工作的小惠今年回家過年時,總覺得媽媽炒的菜不像以前那樣美味了,每次都讓她咸得猛喝水,但媽媽卻吃得津津有味。當她向媽媽反映“好咸”時,媽媽卻回答:“會嗎?”這讓小惠警覺到媽媽的味覺是不是出了問題?其實,小惠的媽媽并不是身體出了什么大問題,而是味覺退化了。隨著年紀的增長,跟身體其他部位一樣,味覺也會逐步退化,但退化的速度會依味道的種類有所不同。研究發現,老年人對咸味的感受退化最厲害,對甜和苦的敏感度則次之,對酸的感受度影響最小。
2.睡眠的影響:長期以來,人們都認為老年人睡覺少是正常現象。一些老人出現失眠、易醒、睡眠不深等情況后也是滿不在乎,覺得這是很正常的事情。可其實睡眠不好就會影響食欲,睡覺不香,自然吃飯無味。
3.慢性病影響:除了自然的退化外,一些慢性疾病也會影響味覺。例如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現神經退化、缺鐵性貧血,因為缺乏鐵這個重要的神經傳導物質,也會影響味覺。
4.情緒的影響:研究顯示,一個人的情緒會影響到其對不同味道的敏感度。時下,不少老年人喜歡等兒女回來吃團圓飯,可有些夫妻喜歡在餐桌上吵架拌嘴,有些則喜歡在餐桌上訓斥孩子,同桌吃飯的老人眼里看著,心里氣著,嘴里的飯菜自然香不到哪里去了。
吃飯沒味加點酸
隨著味覺功能的日漸減退,老年人吃東西沒滋味時,往往喜歡往菜里多放鹽。但太咸對高血壓患者的病情會有不良的影響。在日常飲食中,可以用醬油代替鹽,沾在食物表面的醬油可直接刺激味蕾,滿足對咸味的需要。
此外,老人對酸的敏感度退化較慢,可在烹調時加點檸檬汁、菠蘿或是西紅柿、醋、梅汁等,也是不錯的烹調方式。一般的湯煮起來味道較淡,但如果用排骨煮成高湯,就可少用點鹽。
適當補鋅可改善味覺退化
每到節假日,老人們總喜歡張羅一桌好菜來犒勞回家的兒女們,看著孩子們大口小口吃得津津有味他們會非常高興,可自己卻很少動筷子。他們吃得少,而且口味還特別的刁,印象中似乎做飯的興趣遠遠高于吃飯,這是為什么呢?
事實上,鋅是與味覺密切相關的營養素。老年人食欲明顯減退,在排除其他原因的情況下,可以測量一下頭發、血液里的鋅含量。如果確實缺鋅,老年人在日常飲食中就要注意葷素搭配,可多吃些含鋅高的牛肉、豬肉、海鮮等。
此外,堅果雖也含鋅,但熱量太高,老人一天以吃一小匙或是一小把為宜。需要注意的是,食物越精致,烹調過程越復雜,鋅的丟失就越嚴重。
突然性的味覺改變應重視
雖然退化會造成味覺不敏感,但如果看到老人在飲食上出現異常,兒女們千萬不要把它簡化成味覺的自然退化所致,因為這些變化也有可能是身體其他疾病的警訊。
糖尿病患者如果用藥過量,會造成血糖降低,變得喜歡吃甜食;高血壓患者用藥后,可能造成血壓下降,會喜歡吃咸的食物;如果愛吃酸的東西,則可能與貧血有關。因此,老年人一旦出現突然性的味覺改變,應當引起重視,有必要去醫院做一次檢查,看是疾病或是用藥所致,還是自然的退化,再加以處理。
看來食不知味對于老年人來說也是一種健康的問題,想找回吃的香的感覺,大家就要找到導致吃飯不香的原因,然后再有針對性的進行治療和干預,相信老年人也能再次品嘗到自己喜愛的味道。
-
慢病養護——防住三種疾病最重要隨著中老年人身體機能的慢慢退化,疾病就容易找上門來,關注中老年人的健康問題,首先要了解中老年的常見疾病。
-
年紀大了有四怕一怕久坐。不少老年人一天到晚都喜歡坐著,認為這樣既輕松又不累。
-
“適應環境”可讓老人更長壽如何延緩衰落?對于老百姓而言,有起色內外環境是唯一可做的。具體是,遵循“飲食有度、適當舉手投足、心理平衡、戒煙少酒”的原
-
男人助性小妙招 四個養生穴位輕按摩中醫認為,*有很多穴位,其中有些穴位通過按摩可起到助性養性之功效。這些穴位可以被我們稱之為“養性穴”。按摩是不妨一學的助
-
瘦不下來跟你的體質有關!想減租先改變體質想減肥可是怎么也都瘦不下來,這都是因為體內的酸性物質在作怪導致的,那么酸性體質和減肥到底有什么維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