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常喊痛 需要注意其中的發病根源
平時大家需要注意身體變化,要注意老年人的身體調理方式,有很多的老年人,平時會感覺到身體疼痛,大家需要注意身體的護理方式,而且要關注身體的變化,全面進行調養,避免造成身體疼痛,帶來更多困擾,那么,老人常喊痛 需要注意其中的發病根源。
對于這種常年累月的疼痛,醫學上稱為慢性疼痛。患有慢性疼痛的病人常具有典型的行為和情緒特征:疼痛成了病人生活的中心和持久的注重點,病人總在設法試圖搞清疼痛的原因、部位、性質等。病人還常有急躁、易怒的表現,有時又消極、悲觀,特別不愛活動,常只因求醫才出門。這類病人還有一個顯著的行為特點就是總像在打盹,提不起精神來。
慢性疼痛一般是由有組織損傷的急性疼痛遷延而成。急性疼痛當組織恢復后,疼痛自然也就終止,但如果遇到下列因素時,就易發展為慢性疼痛。一是病人把疼痛看成是某種嚴重疾病的信號,因而出現焦虛、恐病、感到無助無望,進而行為紊亂、活動減少、濫用止痛劑;二是病人疼痛發作時,容易引起家庭、配偶、親友、同事和醫務人員的過度關心和重視,這些關心和擔憂,讓病人感受到生病的種種“好處”,使病人的疼痛行為不斷得到強化。上述兩種因素是導致病人出現慢性疼痛的重要原因。
由于慢性疼痛患者心理因素偏多,因此患者往往用遍了中藥、西藥、針灸、按摩、推拿等常用的治療疼痛的方法,效果也不會太好。對于這類老人,在用傳統方法治療的基礎上,配合行為治療,效果較好。具體行為治療可由患者本人和患者家屬共同來完成。
患者可通過深呼吸及自我催眠的方式,來改變對疼痛的認識,知道疼痛是不用藥物也可得到控制的,消除對慢性疼痛的無助無望心理,加速疼痛的緩解和消失。患者家屬、親友在病人疼痛發作時,表面上對病人不要太關心,即對病人想臥床、不想活動、愛服用止痛劑等行為不予理睬,有時甚至進行批評,而對他們的恰當行為進行獎勵。通過這些方法,可讓常喊疼痛的老人快樂地走出慢性疼痛的陰影。
溫馨提示,大家需要注意老年人的身體變化,而且要注意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項,全面的進行調理,并且在日常生活當中,也要注意營養物質的補充,避免造成身體疼痛,而且出現慢性疼痛,跟不良的生活習慣也有關系,平時大家需要注意這些慢性疾病的出現,而且要注意調養方式。
-
慢病養護——防住三種疾病最重要隨著中老年人身體機能的慢慢退化,疾病就容易找上門來,關注中老年人的健康問題,首先要了解中老年的常見疾病。
-
年紀大了有四怕一怕久坐。不少老年人一天到晚都喜歡坐著,認為這樣既輕松又不累。
-
“適應環境”可讓老人更長壽如何延緩衰落?對于老百姓而言,有起色內外環境是唯一可做的。具體是,遵循“飲食有度、適當舉手投足、心理平衡、戒煙少酒”的原
-
男人助性小妙招 四個養生穴位輕按摩中醫認為,*有很多穴位,其中有些穴位通過按摩可起到助性養性之功效。這些穴位可以被我們稱之為“養性穴”。按摩是不妨一學的助
-
瘦不下來跟你的體質有關!想減租先改變體質想減肥可是怎么也都瘦不下來,這都是因為體內的酸性物質在作怪導致的,那么酸性體質和減肥到底有什么維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