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不可輕視
傳統概念認為,保存射血分數(EF)的心力衰竭(HF)預后相對良好,這種心衰也稱作舒張性心力衰竭,但是最近的研究對這種觀念提出了挑戰。據發表在5月7日出版的《美國心臟病學會雜志》上的一則報道稱,雖然這類病人的生存率似乎優于EF降低的病人,但是他們的死亡率仍然很高,而且功能下降和再入院率沒有降低。 康涅狄格州紐黑文市耶魯大學醫學院的HarlanM.Krumholz博士及其同事指出,大約有一半的HF病人EF值為50%。由于已有研究證實這些病人的生存率較高,因此許多臨床醫生相信,這些病人的預后不象EF降低的病人那么差。然而,對這些病人發病率的研究仍然較少。 因此,Krumholz博士等前瞻性隨訪了因HF住院的413例病人,其中200例EF值大于等于40%。在6個月的隨訪期間,EF降低的病人死亡率更高(分別為21%和13%,p=0.02)。病人入院率的百分比在兩組中相似,經校正混雜因素后也沒有差異。 實際上,EF值保留病人較EF降低者更易于出現功能降低(分別為30%和23%),并且在隨訪期間每個病人出現的功能受限數目更高。 研究人員在文章中寫道:“功能狀況更差的生存率提高可能帶來一系列問題,如花費巨大、預后難以承受。雖然主要治療目的是為了延長生命,但是也必須要考慮到改善生存質量和降低殘疾危險性。” 在相關述評中,查爾斯頓市南卡羅萊納大學醫學院的MichaelR.Zile博士建議,EF>40%的心衰病人可描述為“舒張性心力衰竭”,與其相對的病人稱為“收縮性心力衰竭”。 他建議,基于以往的研究,如果病人出現HF的癥狀體征且EF正常的話,他們至少存在一種壓力引起的異常或舒張功能的多普勒異常,因此不用測定這些病人的舒張功能就能夠作出舒張性心力衰竭的診斷。 Zile博士指出,盡管舒張性心衰和收縮性心衰之間的潛在發病機制和經驗性的治療策略不同,但是還沒有完成設計治療舒張性心衰的隨機化臨床實驗。他說,由于除癥狀-和疾病-定向治療以外,有效的新型治療策略將依賴于對潛在的心肌細胞、細胞外基質和神經激素機理進行作用,因此應該進行這類實驗。
相關文章
-
心力衰竭常見的并發癥有哪些呢大家一定要正確的了解心力衰竭疾病,這種疾病在生活中的發病率非常高,對患者的危害也很大,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這種疾病
-
心率衰竭出現后對患者應該如何護理呢心力衰竭級別也分為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心力衰竭疾病對患者的危害最大,這種疾病一般是由于感染性心膜內膜炎而引起
-
談談心力衰竭的類型有哪些我們應該有所了解過心力衰竭疾病,它也是屬于心臟病中的一種,這種疾病的種類是非常多的,但是每一種疾病的類型都有它各自的特點
-
心力衰竭產生的具體原因有哪些對于一些身體免疫力比較低下的人來講,在生活中如果勞累過度,情緒又過于激動時,酒經常會受到一些疾病的影響,心力衰竭疾病就是
-
左心衰竭產生時的癥狀有哪些心力衰竭疾病分為很多種類型,左心衰竭就是其中一種,這種疾病出現以后,會對患者的心臟造成一定影響,同時影響患者的生命,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