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個大學生一個冷冰冰
近年來,隨著高校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和在校大學生學習、就業壓力的增大,大學生的心理問題也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近日,哈師大心理咨詢中心對部分在校大學生有關人際信任的研究資料表明,有11.13%的大學生因對他人缺乏信任而自感苦惱。專家認為,學生在人際間交往的不適應很可能使之產生不必要的焦慮、困惑,形成心理亞健康。
在這項研究資料的抽樣調查中顯示,僅有17.44%的大學生對他人行為、他人承諾或(口頭或書面)陳述之可靠性具有較高的信賴程度,以開放的心態進行人際交往。70.93%的大學生只具有一般性的信賴程度,不足以協調好自身與他人的關系。人際信任程度較低者有11.13%,他們不能在集體中找到恰當的自我角色定位,不能與同學和老師和睦相處、融洽共事。
針對一些在校大學生對人際交往信任程度低的情況,記者隨機采訪了幾名在哈高校就讀的大學生。哈市某高校的大四學生立新說,現在自己正忙著找工作,剛剛接觸社會,他就覺得社會復雜得像個大黑洞,無法看清它的真面目。社會上的信息的真假需要辨別,同學間也有就業競爭,這讓他做事時總是小心翼翼的。立新覺得,別人大多是居心叵測,不可相信。因此,他現在與人交往時,經常疑慮重重,唯恐丟掉很好的求職機會,謹防上當受騙。而今年剛剛上大學一年級的小巍說,在上大學前父母就告誡自己不要輕易相信陌生人,更不要什么真話都和同學說。父母認為學校也相當于一個小社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秘密,怕天真單純的小巍因為單純實在而被人利用。所以,自從上大學后,她按照父母的教導謹慎行事,很少和同學說心里話。
部分高校大學生的人際交往信任度緣何如此低?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目前高校中大多數學生都來自于獨生子女家庭,這些學生因為是家里獨苗,有時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或多或少都存留一些特立獨行的習慣,而且一些學生表現更多地是比較關注自己的內心世界,不太善于與他人交往,尤其是缺乏在團隊中與人和諧交往的能力。此外,還有一類學生,天生就膽小怕事、謹小慎微,所以他們在為人處世時往往疑慮重重、不信任對方。此外,還有部分學生是因為有過失敗的交往經驗,而形成了對他人缺乏信任、多疑的性格。例如,一名女學生曾經將自己暗戀他人的秘密講給了好友,結果好友非但沒有幫她保守秘密,還廣而告之地當做趣談講給其他同學聽,這讓這名女生的內心深深地受到了傷害。從此她開始不再信任任何人,對別人也很少敞開自己的心扉。
針對此現象,哈師大心理咨詢中心蔡迎春老師認為,在平時的學習、生活、工作中,人們對一些居心不良的人固然是要防備的,但這畢竟是少數,不能因此連朋友也拒之千里。過分的懷疑、猜忌、不信任,會使人難于交友,無法形成相應的人際關系,在這種氛圍中工作、學習,個人心理壓力會很大。蔡老師說,良好的人際關系對大學生的學習、生活以及個人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而人際信任則是形成良好人際關系的一個重要條件,是人際交往的基礎。人際信任度高的個體在與他人交往時更易表現出信任行為,易于與人合作,從而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而且能夠保持更健康的心理狀態;反之,一個人如果缺乏起碼的信任感,對一切事物都有所懷疑,做事難免就會謹慎過度,這樣久而久之就很容易使自己陷入焦慮不安中,形成心理亞健康。而且會對學生自己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甚至會導致嚴重的心理疾病。大學階段是個體人際信任發展的重要階段,大學生的人際信任水平對其合作精神、共處意識、和諧人際關系的建立有著直接影響。
蔡老師建議,改善大學生尤其是低人際信任大學生人際信任水平,首先要多理解別人,為人處世時也盡量從他人的角度為其設身處地地考慮和著想。同時還要多與人溝通、交流,不要僅憑個人的主觀或者以往的交往經驗來斷定人和事。如果對與人交往仍然感到過分恐懼和信任,也可以找心理咨詢師尋求幫助。蔡老師說,目前,哈師大通過電影課、團體訓練、心理健康教育課和網絡學習的方式對大一新生進行了為期兩個月的人際信任測量和訓練,經過專業的訓練,學生的人際信任水平有了顯著改善。
-
關于高考后的心理問題,家長應該知道又到了令學生緊張令家長更緊張的階段,高考來臨,想必家長比孩子更緊張從而內心無法平靜,那么小編想告訴家長不要給孩子太大壓力
-
如何判斷兒童心理不健康現在每個家庭里面都是有一個小孩子的,而且家庭里面的小孩子非常的少,肯定會特別的愛護寶寶,然后有的人也是特別的溺愛寶寶,生
-
應付挫折的心理學辦法有哪些大家需要注意挫折的出現,很多人不能克服挫折,而且在人生的漫長旅途中,會遇到不同的影響,阻礙自己的一些絆腳石了,所以會出現
-
如何才能有效預防拖延癥有很多的人會出現拖延癥,做事比較邋遢,而且,喜歡扭扭捏捏,所以大家需要注意脫鹽癥的出現,有效進行預防,在日常生活中要制定
-
如何將你的孩子養出心理疾病?無論表面形式是偏執于快樂還是偏執于成就,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的過分投入都是在制造自戀的一代,這對我們的孩子來說是傷害。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