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專家解讀死亡咒語
這本來是一虛幻的漫畫性的描寫,現在卻被很多青少年大肆利用,來滿足自己的泄恨心理。在死亡筆記中,除了同學,家長、老師也被列入“死亡”名單。但心理專家卻發現,孩子憤怒的背后隱藏的卻是愛,是希望做回一個天然自己的期待。
北京友誼心友特聘心理咨詢師辛思潔分析指出,現在很多青少年常年生活在高壓之下,內心充滿了焦慮、抑郁、不安,他們沉迷發泄球、發泄屋、《死亡筆記》等發泄工具,其實是沒有找到合理的抒發渠道的緣故。“當一個人憤怒到極點,但又無法得到發泄,積累到最后就會出現兩種極端:一是把破壞力轉向自我,導致嚴重抑郁癥,最后自殺;另外就是把壓抑不住的憤怒對準別人,傷害他人的性命,如馬加爵。”辛思潔認為,《死亡筆記》就扮演了一個類似殺人工具的宣泄渠道,提供了一個變態的宣泄機會。孩子們把憤怒源——“得罪自己”人的名字寫在日記本上,幻想可以通過超自然的力量將他們殺死,以換取內心的平靜。”
對于家長、老師被列入死亡名單,辛思潔說,背后隱藏的其實是愛,是對作回自己的期待。“如果孩子們不在乎某一個人,那么這個人的言行就不會對孩子們造成影響。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孩子們很關注《死亡筆記》上出現的這些人,并期待著這些人關注自己,給自己正面的關心、支持和愛護。”
從這個角度看,家長、老師沒必要因為自己的名字出現在《死亡筆記》上而傷心,而是要想辦法積極地幫助孩子們疏導負性情緒。為此,辛思潔提醒家長、老師,首先要一分為二地看待憤怒等負性情緒,只有這樣才談得上正確引導孩子。辛思潔說,憤怒情緒并非一無是處,某些時候它可以掌握好人與人的距離, 保護我們的安全。
與此同時,在家里,家長要完全接納孩子,多傾聽,少下判斷,鼓勵孩子獨立行動,或跟小伙伴共同完成一件事。一旦獨立選擇的能力培養起來,以后再遇到憤怒的事情,孩子們就懂得堅持自己,遭受壓抑的機會自然就少了。辛思潔建議,學校也應盡可能地開發所有的運動項目,比如在學校的圍墻上掛上墻網、吊個沙袋等等,把操場和校園的邊邊角角都利用起來,給孩子們提供一個可以宣泄情緒的場所。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孩子們輕聲慢走,這跟他們的天性及本身擁有的生命能量是不相稱的。
最后,學校和家長共同要做的,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鼓勵孩子作自己最天然的樣子,而不是費盡心思地扮演一個別人喜歡的樣子。“越不扭曲自我,壓抑的機會就越少,用變態的方式宣泄情緒的機會就會越少。”辛思潔這樣提醒。
-
關于高考后的心理問題,家長應該知道又到了令學生緊張令家長更緊張的階段,高考來臨,想必家長比孩子更緊張從而內心無法平靜,那么小編想告訴家長不要給孩子太大壓力
-
如何判斷兒童心理不健康現在每個家庭里面都是有一個小孩子的,而且家庭里面的小孩子非常的少,肯定會特別的愛護寶寶,然后有的人也是特別的溺愛寶寶,生
-
應付挫折的心理學辦法有哪些大家需要注意挫折的出現,很多人不能克服挫折,而且在人生的漫長旅途中,會遇到不同的影響,阻礙自己的一些絆腳石了,所以會出現
-
如何才能有效預防拖延癥有很多的人會出現拖延癥,做事比較邋遢,而且,喜歡扭扭捏捏,所以大家需要注意脫鹽癥的出現,有效進行預防,在日常生活中要制定
-
如何將你的孩子養出心理疾病?無論表面形式是偏執于快樂還是偏執于成就,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的過分投入都是在制造自戀的一代,這對我們的孩子來說是傷害。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