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底線 減少對孩子的心靈傷害
在現代社會,恪守“生為同室親,死為同穴類”傳統婚姻觀的人已不多了。全國法院系統受理的離婚案件占全部民事案件的5成以上。對離婚率逐年上升的現象,有人驚嘆,謂“人心不古,世風日下”,有人則贊許,稱這是社會進步的表現,是婚姻質量提高的標志。然而,無論是反對還是贊許,有一個事實卻不容回避,那就是離異后的子女養育問題。
一般認為,離異家庭的子女多具有自卑、情緒敏感、人際交往萎縮和缺乏自信心等心理障礙。國內有學者認為.“離異給子女造成的傷害僅次于死亡”。基于這樣的理念,人們往往都是從控制離婚率的角度告誡那些因情感不合而意欲分手的男女:為了孩子,別輕言離婚。仿佛一離婚,孩子就旋即會與過去的快樂幸福告別。然倘我們以一種基于寬容和理解的平常心,去對待離異當事人及離異后子女的養育問題,不動輒危言聳聽,宜能感到問題也許根本沒有想象的那樣嚴重。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父母離異和離異前的不和爭吵都會給孩子的心靈造成傷害。但離異事件本身給孩子造成的傷害,早在夫妻離異之前的不和爭吵狀態中便已形成了,離異不過是這種不和爭吵狀態的結果而已。兩者相比,后者對孩子的消極影響更大。
當然,離異對于孩子畢竟不是件好事情。那么怎樣才能把離異給孩子造成的傷害減低到最小限度呢?
一是夫妻雙方應首先本著愛孩子的“主旋律”,在道德上訴諸于自律精神,訴諸于父母的良知,訴諸于親情的責任感,各自守著一條不傷孩子心靈的底線。
二是雙方在離異前,應達成默契,在孩子面前不爭吵,努力保持表面上的和諧關系。同時,父母可在日常生活中,不經意地提示孩子“如果爸爸媽媽準備分開住,你有什么想法”?“爸爸(媽媽)想同你商量一件事,爸爸媽媽想分開生活,你愿意跟爸爸(媽媽)一塊住嗎”?之類的話語。這些話語能漸漸滲入孩子的心靈,使之有一定的思想準備。
三是離異后,特別是與孩子一起生活的單親,務必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避免在孩子面前過多地流露自己的悲觀情緒。此外,控制自己的言行,尤其不要在孩子面前講原配偶的壞話,更不能把孩子作為傳遞敵對信息的工具。父母應該記住,當你在孩子面前講他爸(媽)壞話的時候,這些壞話首先傷透的正是孩子的心。
四是注意改善孩子的伙伴人際關系。研究顯示,離異家庭的孩子,特別是在單親家庭中生活時間較長的孩子,在同伴關系方面存有不少障礙。這與孩子的自卑心理及同伴可能的歧視有關。因此,對學齡兒童而言,教師要鼓勵其多與其他小朋友接觸。同時,注意教育其他孩子不能對離異家庭的孩子有歧視心態,使之明白,這些孩子并不是沒有父母,而只是因種種原因,沒有生活在一起而已,以盡量緩和孩子的孤獨和自卑感。
-
關于高考后的心理問題,家長應該知道又到了令學生緊張令家長更緊張的階段,高考來臨,想必家長比孩子更緊張從而內心無法平靜,那么小編想告訴家長不要給孩子太大壓力
-
如何判斷兒童心理不健康現在每個家庭里面都是有一個小孩子的,而且家庭里面的小孩子非常的少,肯定會特別的愛護寶寶,然后有的人也是特別的溺愛寶寶,生
-
應付挫折的心理學辦法有哪些大家需要注意挫折的出現,很多人不能克服挫折,而且在人生的漫長旅途中,會遇到不同的影響,阻礙自己的一些絆腳石了,所以會出現
-
如何才能有效預防拖延癥有很多的人會出現拖延癥,做事比較邋遢,而且,喜歡扭扭捏捏,所以大家需要注意脫鹽癥的出現,有效進行預防,在日常生活中要制定
-
如何將你的孩子養出心理疾病?無論表面形式是偏執于快樂還是偏執于成就,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的過分投入都是在制造自戀的一代,這對我們的孩子來說是傷害。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