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家求學令中年空巢提前15年
11月初,鄭州市民龐先生和妻子一起,把赴美留學的兒子送到北京首都國際機場,看著兒子乘坐的飛機越飛越遠,龐先生夫婦眼角都閃著淚花。他們說,那一刻,感覺心里猛的一下被掏空了。
現在,各高校新生已在學校安穩下來,同時,不少今年的高校畢業生作為職場新人陸續進入工作崗位,他們中與父母分居不同地區的不在少數。
與父母多年相伴的孩子,像小鳥一樣長大,因為求學、求職遠走高飛后,一個三口之家延續多年的生活將面臨一種新的狀態,成為中年空巢家庭。
今年48歲的鄭州市民陳先生在省直某單位工作,妻子周女士早些年下海做生意。兒子4年前去北京上大學后,陳先生就覺得家庭生活變得不平靜了,妻子周女士經常煩躁不安,對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喋喋不休。有時候陳先生有應酬,周女士見他喝酒就會大鬧一場,鬧的次數多了,陳先生漸漸學會借酒消愁,喝醉后就住洗浴中心不回家。而周女士則迷上了打麻將,終日和一幫麻友搓得不亦樂乎,樂不思家。由于兩個人都沒有把心思花在家庭的經營上,這使得家庭矛盾逐漸加深,夫妻感情愈加惡化。
今年9月,陳先生的兒子畢業后在北京找到了工作,他和周女士的婚姻也走到了盡頭,兩個人辦了離婚手續。周女士回憶說,兒子剛考上大學時,每天都想著給孩子打電話,如果連續幾天沒有兒子的消息,她就會焦慮不安,什么都干不下去。她說,“孩子在家的時候就是全家的‘核心’,家里的‘中心工作’都是圍繞著兒子,整天為他忙得不可開交。孩子去外地上學后,空閑時間忽然多了起來,反而不知該干什么了。相當長一段時間感到焦躁、失落,工作起來無精打采,生活也覺得莫名的空虛。”
國家一級心理咨詢師蔡勁林分析,從心理學角度來說,中年空巢主要是一種心理空巢,也可以定義為空巢綜合征,其根源來自于一些父母的教育理念。“空巢綜合征”主要表現為失落感、孤獨感、衰老感、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反應,其中很重要的一種情緒是由于孩子的離開引發了父母的分離焦慮:一方面是擔心孩子能否適應獨立的生活,另一方面是父母暫時無法接受與孩子分離的狀態。引發空巢綜合征的原因主要有兩點:第一個原因是孩子在家時,以孩子為中心,而且生活比較程序化。孩子一走,這個程序被打亂了,這就需要重新建立一個模式。然而,這種轉換比較難,從生理上,人已經到了更年期,身體條件沒有了優勢;事業也幾乎走到了盡頭,受年齡的限制,轉換的空間很小。孩子在家的時候,夫妻雙方都有一種被孩子需要的價值感,現在,這種價值感不在了,就出現了心理上的明顯落差。第二個原因是孩子在家時,孩子是夫妻關注的中心,也是夫妻之間溝通的重要橋梁和紐帶,夫妻因孩子的存在,一些矛盾可以暫時淡化或隱蔽,而孩子不在身邊了,夫妻之間就會變得無所顧忌,矛盾就重新暴露出來了,而雙方的無所顧忌,更可能導致矛盾的激化。
“空巢期”提前 學上網聊天
傳統意義上的空巢家庭多指老年空巢,進入空巢階段的父母大多接近或進入老年階段,空巢期相對較短。長期從事空巢家庭研究的專家認為,一般傳統的家庭關系要經歷戀愛、生育、撫育孩子成長、空巢、老年等5個階段,但隨著獨生子女家庭的增加,加上現在很多孩子上大學寄宿或者出國,家庭出現空巢的時期有所提前。以城鎮平均初婚年齡女性為25歲、男性為27歲為參照,假設初婚與初育平均間隔為2年,且這些夫妻的獨生子女若18歲離家。那么,他們進入中年空巢期的平均年齡通常為45歲至47歲,空巢期提前了將近15年。如果按人的預期壽命為70歲計算,這些夫妻將在中年空巢階段生活25年左右。
在獨生子女婚育期的到來、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住房條件的改善以及人們觀念的改變等背景下,我國的空巢家庭將越來越多,許多家庭的中年父母正經受著空巢期提前到來的考驗。
“每到吃飯就不由自主地想起女兒在國外吃什么,擔心她是不是吃得慣;每到下雨、下雪天就擔心孩子拿雨具沒有,穿的衣服多不多。”市民童女士說,以前,女兒在家里是“一號人物”,每天的飲食、作息幾乎都是圍著她安排。去年女兒到澳大利亞讀書,家里只剩下兩個“一下子失去目標”的中年人,失落感很大。開始的時候,童女士平均每周都要給女兒打兩三個國際長途電話,后來在女兒的“遙控指導”下,童女士開始惡補視頻和語音聊天知識,每天通過電腦跟孩子視頻聊天,孩子在外面生活得怎么樣,胖了還是瘦了,在家里一看就知道,而且費用也省多了。
記者從省會部分出國留學中介機構了解到,隨著越來越多的初、高中生出國留學,“90后”已經成為留學大軍中的主力,中學生占留學人員的比例近50%。而他們的父母也因此提前進入空巢期,家里一下子安靜下來,父母尤其是母親常常會產生較大的心理落差,感到很不適應,產生孤獨、焦慮感。
國家級心理咨詢師楊勇超分析認為,通常家庭中女性更多地承擔了教育、撫養子女的任務,所以在孩子離開后女性的失落感更大,而這期間正好和女性的更年期“撞車”,不良情緒更加難以排解,兩者加在一起就很容易讓一些心理承受能力稍差的女性出現“空巢危機”。
-
關于高考后的心理問題,家長應該知道又到了令學生緊張令家長更緊張的階段,高考來臨,想必家長比孩子更緊張從而內心無法平靜,那么小編想告訴家長不要給孩子太大壓力
-
如何判斷兒童心理不健康現在每個家庭里面都是有一個小孩子的,而且家庭里面的小孩子非常的少,肯定會特別的愛護寶寶,然后有的人也是特別的溺愛寶寶,生
-
應付挫折的心理學辦法有哪些大家需要注意挫折的出現,很多人不能克服挫折,而且在人生的漫長旅途中,會遇到不同的影響,阻礙自己的一些絆腳石了,所以會出現
-
如何才能有效預防拖延癥有很多的人會出現拖延癥,做事比較邋遢,而且,喜歡扭扭捏捏,所以大家需要注意脫鹽癥的出現,有效進行預防,在日常生活中要制定
-
如何將你的孩子養出心理疾病?無論表面形式是偏執于快樂還是偏執于成就,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的過分投入都是在制造自戀的一代,這對我們的孩子來說是傷害。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