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請別忽視孩子的“心靈感冒”
孩子感冒了,父母會急著求醫問藥,可孩子一旦“心靈感冒”,不少家長卻不大放在心上。市精神衛生中心不久前對上海中學生心理衛生問題作了知曉調查,結果顯示:在選擇最愿意傾訴的對象中,父母得票最少,排在前面的分別是朋友、社會工作者、心理輔導員;不少孩子認為來自父母的壓力最大,因而將親子困惑擺在首位。
記者從一些中小學了解到,親子溝通、學業和交友是學生心理咨詢最多的問題,其中親子溝通問題占了一半以上。不少學生抱怨:和父母之間的交流只有學習,他們三句不離學習。某實驗性示范性高中學生小方說,父母問他“今天在學校開心嗎”、“想吃什么”,正當他準備和父母好好交流時,母親又說:“媽媽做了你最愛吃的菜,吃完了就去做作業。”他頓時泄了氣。一些中小學心理老師告訴記者,很多孩子不愿意向父母傾訴心事,是因為一看見父母就覺得壓力大,在他們面前會有很多微妙的心理變化,比如父母在意學習,如果成績不好就覺得虧欠他們;和父母之間好像除了學習,就沒什么好說的。
“孩子為什么總是和我對著干?”上海某心理咨詢事務所心理咨詢師說,很多家長前來尋求幫助時總是提這個問題。8歲的小璐,最近總愛在早上對父母說“煩死了!”心理咨詢師問:“為什么對父母發脾氣?”小璐說:“每次問我最想干什么,我說想去郊游,可他們繼續帶我去學十分討厭的鋼琴,每次都是這樣。”心理咨詢師說,親子互動中,很多家長都犯了一個毛病:喜歡將自我意愿強加在孩子身上,比如讓他們多吃,讓他們學畫畫學鋼琴,規定他們看什么樣的動畫片等。“家長都是出于關愛與呵護,但往往不知孩子的心思,好心辦了壞事。”
家庭教育專家指出,在親子關系上,父母要學會做孩子的“律師”。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孩子的內心世界是豐富多彩的,父母要對孩子施加影響與教育,就須先了解其內心世界,否則無從談起。家長在教育引導時要學會換位,不能一心想著孩子滿足自己的要求,而要懂得尊重孩子的意愿與想法,了解孩子的興趣和接受能力。郁琴芳說,家長們不要動輒埋怨孩子不聽話,而應首先反思自己的教育心態和方法。交流需要耐心,一次不行,就兩次三次,要相信自己的孩子能做到最好。
-
關于高考后的心理問題,家長應該知道又到了令學生緊張令家長更緊張的階段,高考來臨,想必家長比孩子更緊張從而內心無法平靜,那么小編想告訴家長不要給孩子太大壓力
-
如何判斷兒童心理不健康現在每個家庭里面都是有一個小孩子的,而且家庭里面的小孩子非常的少,肯定會特別的愛護寶寶,然后有的人也是特別的溺愛寶寶,生
-
應付挫折的心理學辦法有哪些大家需要注意挫折的出現,很多人不能克服挫折,而且在人生的漫長旅途中,會遇到不同的影響,阻礙自己的一些絆腳石了,所以會出現
-
如何才能有效預防拖延癥有很多的人會出現拖延癥,做事比較邋遢,而且,喜歡扭扭捏捏,所以大家需要注意脫鹽癥的出現,有效進行預防,在日常生活中要制定
-
如何將你的孩子養出心理疾。無論表面形式是偏執于快樂還是偏執于成就,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的過分投入都是在制造自戀的一代,這對我們的孩子來說是傷害。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