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的侵犯攻擊行為原因
侵犯攻擊行為是孩子行為與環境回應的相互強化的結果。大致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因為現在大部分的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很多家長對孩子十分寵愛,過分的關注,甚至達到了溺愛。對待孩子的一切要求百依百順,要星星給星星要月亮給月亮。沒有任何原則;孩子一旦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或是父母暫時的不順從,便大發脾氣,大嚷大叫,甚至毆打父母。這時候如果家長不加制止或是引導,而是馬上給予滿足和服從,不僅使孩子無法接受正確的教育而且也使孩子認識到了只要用這樣的形式便會得到滿足,而強化了他們“自我中心”的認知。而在以后更多的采取類似的侵犯行為。
還有一類的侵犯攻擊行為是孩子在和伙伴的交往中習得并加以發展的。例如,在和其他小朋友的游戲中,如果孩子發覺以攻擊他人或使用其它暴力方式獲得勝利,而讓其他小朋友順從和害怕自己,這樣的結果使孩子知道了只要采取攻擊形式便可以得到勝利,從而強化了攻擊行為的再一次發生。相反,一些自覺懦弱,常被欺負的孩子如果在某一次的反抗中而獲得勝利,也會使他們產生只有采取攻擊和暴力行為才能不被欺負,因此也學會了攻擊行為。
另外,一些父母喜歡用強制性的教養方式來教育子女,尤其是有些父親更喜歡用暴力使子女得到順從。這樣的家庭環境會使孩子也學會用同樣的方式對待其他人,和認識到只有暴力才能解決問題,進而用暴力發泄自己因為家庭壓力而造成的不良情緒。
孩子采取侵犯攻擊手段通常是為了滿足心理的壓抑和不平衡情緒。性格相對沖動鹵莽,自大的孩子會將暴力直接發泄到使自己感受到挫折的人身上;而那些膽量小、自卑的孩子通常會將攻擊侵犯行為轉移到其他力量相對弱小的人身上以平衡自己的內心感受。
一些電影電視甚至動畫片會用比較暴力、激烈的情景來吸引小孩子的視線,這些都會使易受影響,缺乏認知力的小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學會使用暴力。這些都會強化和鞏固孩子的暴力傾向。
所以家長應及時注意問題并對孩子加以引導。
-
關于高考后的心理問題,家長應該知道又到了令學生緊張令家長更緊張的階段,高考來臨,想必家長比孩子更緊張從而內心無法平靜,那么小編想告訴家長不要給孩子太大壓力
-
如何判斷兒童心理不健康現在每個家庭里面都是有一個小孩子的,而且家庭里面的小孩子非常的少,肯定會特別的愛護寶寶,然后有的人也是特別的溺愛寶寶,生
-
應付挫折的心理學辦法有哪些大家需要注意挫折的出現,很多人不能克服挫折,而且在人生的漫長旅途中,會遇到不同的影響,阻礙自己的一些絆腳石了,所以會出現
-
如何才能有效預防拖延癥有很多的人會出現拖延癥,做事比較邋遢,而且,喜歡扭扭捏捏,所以大家需要注意脫鹽癥的出現,有效進行預防,在日常生活中要制定
-
如何將你的孩子養出心理疾病?無論表面形式是偏執于快樂還是偏執于成就,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的過分投入都是在制造自戀的一代,這對我們的孩子來說是傷害。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