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善孩子的嫉妒心理
(一) 消除幼兒的嫉妒心理
別看幼兒都是(4--6)歲的孩子,心思可不比成人簡單。他們競爭中暗暗滋生一種名為嫉妒的消極心理,轉而形成一種不正確的嫉恨。老師表揚了一個好的孩子,而另一個孩子沒有得到贊揚,可孩子他們就會表現出悶悶不樂的情緒,因自己沒有得到表揚而不高興,壓抑久了,這種"不高興"便轉移到別一個幼兒身上變成嫉恨。有的孩子為了攻擊對方,會在老師面前抵毀他,打小報告,甚至揚言和他有仇,為他的失敗而幸災樂禍等等。
嫉妒是表現在幼兒身上的一種十分典型的毛病,它強烈地影響到幼兒情緒的穩定和快樂 ,影響集體良好人際關系的建立,因此教師應力除孩子的嫉妒心理,給他們純粹、爛漫的童心。作為保教工作的我們地教育活動中,先讓孩子了解競爭是必然的,大家都要踴躍地競爭 ,爭做最好的。其次讓孩子知道競爭終歸是在友好關系的基礎上進行的。老師可在組織活動時或比賽時加以灌輸。如:幼兒要相互合作、幫助,為彼此取得的進步而高興。對于那些已經存在嫉妒的孩子,教師應小心地區婉轉地詢問 他不高興的原因,或許多讓孩子傾吐心中的不快樂,有些好勝心強的孩子。應正確地進行輸導,并加以鼓勵,你下次也一定做得很好,給予了孩子自信,他的嫉妒心也會自然而然煙消云散了。
總之,在幼兒期,培養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極為重要的,因為只有從小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才會在今后的生活中不怕困難、不怕挫折。所以,這樣的重任是我們幼教工作者刻不容緩的使命,也是義不容辭的責職。
(二)針對逆反心理,消除幼兒戒心
在工作中,我們發現有些教師由于方法不當,語氣、言詞過重或偏聽偏信,從而導致幼兒產生逆反心理,引發抵觸情緒。如果這種心理一旦形成,教師和幼兒就很難溝通交流。因此,針對逆反心理,消除幼兒戒心,對及時有效地做好教育工作,起著尤為重要的作用。
一是建立相互間友好的關系。作為教師要善于和幼兒打成一片,要多通過學習、游戲和各種活動讓幼兒熟悉你、喜歡你、信任你,只有這樣,才能讓幼兒覺得你是他們的一分子,是知心的朋友。
二是對事不對人。在工作中教師常對那些頑皮、淘氣的幼兒批評得多,關心得少。久而久之,很容易對這類 幼兒產生偏見和反感,看什么都不順眼。以至于對本不是問題的問題橫加指責,在一定程度上嚴重的傷害了幼兒的自尊心和積極性。這正是所謂的對人不對事。因此,克服憑主觀臆斷不能容人的作法,對于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三是不翻舊帳。本來這個幼兒只做錯了一件事,如果我們將以往的問題一五一十地抖出,就容易被幼兒認為你不喜歡他,從而對你產生反感,這樣會使本來簡單的工作變得復雜。
(三)針對辯解心理,幫助幼兒正確認識自身錯誤
細心觀察,我們會發現,幼兒犯錯誤后總愛找出客觀理由或者將責任推托到其它幼兒身上。目的是為逃避教師的批評,要防止這種現象的發生,最好的辦法是直接指出幼兒錯在哪里,這樣幼兒就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不易為自己開脫。其好處具體講:一是表明你對他的問題了如指掌,從而打消他想蒙混過關的念頭;二是不給幼兒辯解錯誤的機會,有利于幼兒身心健康的發展;三是幫助幼兒從自身查找問題。使幼兒在今后出現類似問題時,能學會認識自身的錯誤。
(四)針對敏感心理,把握教育的時機
一般情況下,幼兒犯了錯誤并不注重錯誤的本身,而是往往注重教師對他的態度。這時就會對教師的一舉一動特別敏感,如果教師不了解幼兒這一心理特點,就會錯過教育時機。
一是避免心理逆反作用,多數犯了錯誤的幼兒心理防衛意識比較嚴重,這時如果你立刻去批評他,可能很容易引起他的反感,甚至還會認為你為難他、刁難他,因此避開這個敏感時刻,待幼兒心理恢復平靜后,再幫助他們認識自己的錯誤。
二是切勿延誤教育時機。超過時限,事物本身的影響力就隨之減弱,如幼兒所做的一件事,在這幾天后你在問他時,他可能已經忘記了。同樣對幼兒出現的錯誤,如果不及時教育趁熱打鐵,那再嚴厲的教育,也會變的無足輕重。
三是對能主動承認錯誤的幼兒,教師要點到為止,不要講的太多,尤其對那些已認識錯誤并改正錯誤的幼兒更不宜講的太多,以免適得其反。
-
關于高考后的心理問題,家長應該知道又到了令學生緊張令家長更緊張的階段,高考來臨,想必家長比孩子更緊張從而內心無法平靜,那么小編想告訴家長不要給孩子太大壓力
-
如何判斷兒童心理不健康現在每個家庭里面都是有一個小孩子的,而且家庭里面的小孩子非常的少,肯定會特別的愛護寶寶,然后有的人也是特別的溺愛寶寶,生
-
應付挫折的心理學辦法有哪些大家需要注意挫折的出現,很多人不能克服挫折,而且在人生的漫長旅途中,會遇到不同的影響,阻礙自己的一些絆腳石了,所以會出現
-
如何才能有效預防拖延癥有很多的人會出現拖延癥,做事比較邋遢,而且,喜歡扭扭捏捏,所以大家需要注意脫鹽癥的出現,有效進行預防,在日常生活中要制定
-
如何將你的孩子養出心理疾病?無論表面形式是偏執于快樂還是偏執于成就,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的過分投入都是在制造自戀的一代,這對我們的孩子來說是傷害。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