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心理健康教育尤為重要
一項面對全國12.6萬大學生的調查顯示,20.3%的受訪大學生有心理問題。當自殺、失蹤、退學等現象屢見不鮮的時候,大學生的心理健康也越來越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中國農業大學心理素質教育中心主任施鋼,10年來一直堅持對該校新生進行心理健康普查。他認為,生活節奏加快、競爭加劇、壓力太大、承擔太多等因素,鑄成了今天大學生獨有的心理特點。無論是環境適應不良引發的情緒不良,還是人際關系緊張、主觀感受壓力大帶來的情緒障礙,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今天的孩子接受挫折教育不夠。之所以在大學期間突然爆發,施鋼認為,這與成長過程中家庭、學校對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關注少直接相關。
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咨詢中心常務副主任聶振偉指出,很多大學生并不是自身心理真的有問題,而是缺乏科學應對心理問題的技能。因此,心理健康素質教育比心理危機干預更重要。開展心理健康素質教育不是給學生“治病”,而是幫助學生“自愈”,解決其在成長過程中共性的心理困擾或問題,認識自我,調節自我,完善自我。
專家指出,開展心理健康素質教育首先是應該讓學生意識到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同等重要,而不要把去心理機構求助看作是有心理問題或已患精神疾病。其次是通過有目的、有計劃的心理健康教學活動,向學生普及科學的心理健康知識,培養應對心理危機的技能。(湯雷)
初中是心理教育的關鍵期
一項最新研究表明,初中階段是孩子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時期,如果發生心理問題,也是最容易糾正的時期。
哈爾濱醫科大學醫學心理學教授王麗敏帶領的研究團隊,對當地學校3個初中班和3個高中班的251名學生進行了為期一年半的追蹤式調查。一年半的時間里,這些學生分別從初一升至初三,高一升至高三。
研究人員分析發現,目前困擾學生的心理問題主要是軀體不適和情緒痛苦,這些不適和痛苦并未隨著孩子們年齡的增長而消失,而是一直“穩定”存在,困擾著他們。女生出現的心理癥狀排在前7位的依次為軀體不適、睡眠與飲 食、焦慮、強迫、抑郁、恐懼、偏執。男生各種心理癥狀排在前7位的依次為人際敏感、焦慮、抑郁、軀體不適、強迫、睡眠與飲食、敵對。
這項研究表明,初中階段的孩子可改造性強,是接受教育、指導、引導的關鍵時期。如果家里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出現了各種心理問題,父母一定不要忽略不管或熟視無睹,應該讓孩子知道,出了問題不要緊,父母會幫他。麗敏特別強調,如果家長自己沒有解決孩子心理問題的能力,也要給孩子以精神支持,并向專業心理醫生尋求幫助,使孩子走出這段迷茫。否則會給孩子的人生留下遺憾,造成不可挽回的心理傷害。
-
關于高考后的心理問題,家長應該知道又到了令學生緊張令家長更緊張的階段,高考來臨,想必家長比孩子更緊張從而內心無法平靜,那么小編想告訴家長不要給孩子太大壓力
-
如何判斷兒童心理不健康現在每個家庭里面都是有一個小孩子的,而且家庭里面的小孩子非常的少,肯定會特別的愛護寶寶,然后有的人也是特別的溺愛寶寶,生
-
應付挫折的心理學辦法有哪些大家需要注意挫折的出現,很多人不能克服挫折,而且在人生的漫長旅途中,會遇到不同的影響,阻礙自己的一些絆腳石了,所以會出現
-
如何才能有效預防拖延癥有很多的人會出現拖延癥,做事比較邋遢,而且,喜歡扭扭捏捏,所以大家需要注意脫鹽癥的出現,有效進行預防,在日常生活中要制定
-
如何將你的孩子養出心理疾病?無論表面形式是偏執于快樂還是偏執于成就,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的過分投入都是在制造自戀的一代,這對我們的孩子來說是傷害。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