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畫中走入孩子的世界
“不合理”的孩子畫
公雞4條腿?是的!在6歲的李蘭亭鮮艷奪目的畫作上,公雞就是4條腿!
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孩子的畫中有很多不合理。其實孩子對公雞有幾條腿是完全知道的,那多出的兩條,正是他的創造:公雞要想跑得快,就得再長兩條腿!
還有色彩。我們認為紅配綠賽狗屁,對于孩子,那卻是天然的搭配。3歲的張親筆下的媽媽,媽媽水草一樣卷曲的長發用了最亮的綠色,涂著烈焰紅唇,還有媽媽綠色的身子和大紅鞋——用色如此大膽,畫面卻令人驚嘆的漂亮。
而6歲的顏如玉畫人吃辣后的表情——人遍體通紅,眼淚汪汪,鼻子皺成一團,舌頭伸出,一張臉熱氣騰騰汗津津……一股辣味撲面而來!
“在色彩上,孩子們基本上想怎么用就怎么用,最突出的就是用鮮艷的原色調。”劉亞明說。在孩子的畫中,會出現綠色的太陽、紅色的螞蟻、黃色的空氣和藍色的臉,這一點也不奇怪。每一幅孩子的畫,都像我們看到的熱帶魚,色彩飽滿熱烈,感染力超強。
特別是,孩子的畫表現出的無拘無束、大膽夸張,就連繪畫大師也要感嘆!劉亞明說,4歲的金天畫守門員,“手出奇地大,以體現守門的特殊性。又如畫踢球,足球離人遠了點,于是孩子把腿畫好長好長,有趣夸張的效果就出來了!”
孩子的畫還有更不合理的地方。許多孩子會在一張畫里放下不同時間、空間發生的事,也會把想象的事和現實的真事混在一起畫出來。兒童畫教育家楊景芝教授提到,一個孩子在畫天安門閱兵式時,就把新四軍、八路軍、解放軍放在了一起!在這個年齡段,孩子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正處于自由揮灑的高峰期。
無論畫什么,孩子都在畫自己
動物世界誰稱王?你的答案可能是獅子、老虎等。可是,4歲的韋玉卻認為兔子應該當大王。孩子的解釋相當天真:兔子愛吃蘿卜和青菜,我自己最不愛吃蔬菜,兔子多能干呀!在韋玉的畫里,溫柔膽怯的兔子變得很威風:兩只耳朵高高豎起,三根胡須醒目而夸張地翹著,令人瞠目的是,兔子吃肉了,胃里畫了好多條小魚!
還有一個可愛的小女孩,不管畫多少人,她總是把自己畫得特別突出、高大,還穿著高跟鞋。其實,她個子嬌小。她說:家里大人總是勸我多吃飯,這樣才能長高個兒!長高,就是這個小姑娘的中心思想。
在孩子們的畫里,我們會驚奇地看到,萬事萬物都有了喜怒哀樂——太陽愛吃北京糖葫蘆——也許,3歲的于天雅自己愛吃糖葫蘆吧!五六枝鉛筆寶寶正在歡蹦著唱歌跳舞——3歲的孫峰凡認為,鉛筆像他一樣很高興!
“無論畫什么,孩子幾乎都是在畫自己。”劉亞明說:“孩子邊畫邊投入角色,好像自己就是畫中的大公雞或是小螞蟻。”臺灣心理師陳妙說:“孩子處于自我中心發展的階段,對所要表現的事物,都會把自己的情感和情緒投射在上面,我們稱作‘擬人化再現’。這樣,孩子的畫就像是一面鏡子,告訴了我們孩子的內心世界。”
畫是孩子與人聯結的橋梁
從2歲涂鴉開始,多多就一直喜歡畫畫送給爸爸媽媽:感冒了不舒服,玩具損壞了傷心,有了好朋友快樂……無所不有。大一點兒以后,他開始用簽字筆畫,并送畫給父母之外的人。通常他畫的是他最熟悉的橋梁和道路,一會兒就完成一幅,一天能夠送出去二三十幅畫。太多產了,這樣就顯得他的畫不那么珍貴,但孩子不管。要是他不送畫給某人,那一定是某人不招他喜歡,或者讓他害怕。
6歲的上海小姑娘佳佳,最擅長畫的就是一顆又一顆“心”——專為送給她在北京工作的媽媽。畫完后,再寫上幾句“思念”的話。去年9月,佳佳上小學了,在一張畫滿了“愛心”的紙片上,佳佳寫道:“媽媽,你早回家!你快些回來,我的心里就都是太陽了!”孩子的畫天真爛漫,母親的心甜蜜而內疚。為了讓孩子的心里開滿太陽,佳佳媽媽忍痛告別了她工作多年的北京公司團隊。
5歲的梁櫻也十分懂得用畫表達。一天,媽媽連續叫她兩次去彈鋼琴,而她畫畫正在興頭上,一動不動。媽媽生氣了,后果很嚴重!孩子隨手拿起水彩筆就畫:一顆大大的心裂成了鋸齒狀,本來完整的花朵傷心地綻裂了,飛舞的蝴蝶也飄落下來……媽媽震撼了,她認為,孩子的心被自己的粗暴傷害了,但是梁櫻卻告訴媽媽:“不是我!是你的心碎了。你叫我彈琴,我不去,所以是你的心碎了!”孩子的話比天使還純潔!
不追求像不像
當看到孩子畫的4條腿的公雞時,多數父母可能都會用親切的口吻啟發孩子,讓孩子去觀察“真正的公雞”,“你畫得不太像”往往成為父母評價孩子畫的一句口頭禪。
事實上,在畫畫的時候,沒有一個孩子會主動地思考“作品”這回事,繪畫只是孩子興奮無比的一種游戲,可參與,可創造,沒有束縛,而且帶來巨大的愉悅感。同時,孩子畫無規無矩,部分地是由于他們還沒有時間、空間和透視概念,他們幼小的心靈也無法分清想象與現實。因此,在孩子的畫里就出現了違背自然的構圖、色彩和比例。
記得一個小孩子畫了一張令人印象深刻的畫,主題是他與媽媽一起逛商場,在畫上,只有一條又一條或粗或細的男人和女人的腿。“孩子有著完全不同于成人認識世界的視角,父母千萬不要只從造型上的‘像與不像’來苛求。”劉亞明說。臺灣心理師陳妙建議父母盡量延長孩子的涂鴉期,她認為成人的指導可能會讓孩子畫里的童趣過早地消失。畢竟,我們喜歡孩子畫畫,卻不是要培養畫家。
還是讓我們的孩子自由地畫吧!孩子的畫中是有很多“不合理”,很多“不像”,但正是這些讓孩子畫里的世界繽紛多彩,充滿童趣,也讓我們看到更多被自己遺忘的、忽略的世界。在孩子的畫里,不合理就是合理。
孩子畫里的另類主題
2003年9月,5歲半的深圳兒童門彥青用一個繪畫本畫下了他從電視上看到的“9·11”事件。這表明,孩子畫里的主題也開始了對環境的觀察和思考。人們注意到,在世界范圍內,兒童畫中已經比較多地出現了海嘯、戰爭、空難等主題。
“繪畫中會有孩子潛意識的表達。”陳妙說:“在‘911’的畫面里,有飛機,有樓塌,有死亡,有分離,有哭泣……通常孩子會把其中的某個元素與自我的某個主題聯系起來,比如,飛機——他的爸爸媽媽可能常坐飛機,坐飛機很危險;還有高樓——他的爸爸媽媽也可能是在高樓里上班的。我推測,孩子在畫中表達了對分離的焦慮。”——孩子的父母的確經常坐飛機,也都在超過30層的高樓里工作。
在這個充滿變化、危機重重的時代,成人世界的焦慮也會傳給孩子敏感的心靈。陳妙提醒父母,當看到孩子繪畫比較負面的主題時,不用太過擔心:“通過繪畫,孩子已經在處理心理的陰影和不愉快的情緒。當潛意識的情緒被意識表達時,那表明可能已經釋懷了。家長不一定特別地去學習繪畫治療,無須指導,也不需要問什么問題,只需要用了解及陪伴的心就夠了——繪畫的過程,就是一個孩子自療自愈的過程。”
-
關于高考后的心理問題,家長應該知道又到了令學生緊張令家長更緊張的階段,高考來臨,想必家長比孩子更緊張從而內心無法平靜,那么小編想告訴家長不要給孩子太大壓力
-
如何判斷兒童心理不健康現在每個家庭里面都是有一個小孩子的,而且家庭里面的小孩子非常的少,肯定會特別的愛護寶寶,然后有的人也是特別的溺愛寶寶,生
-
應付挫折的心理學辦法有哪些大家需要注意挫折的出現,很多人不能克服挫折,而且在人生的漫長旅途中,會遇到不同的影響,阻礙自己的一些絆腳石了,所以會出現
-
如何才能有效預防拖延癥有很多的人會出現拖延癥,做事比較邋遢,而且,喜歡扭扭捏捏,所以大家需要注意脫鹽癥的出現,有效進行預防,在日常生活中要制定
-
如何將你的孩子養出心理疾病?無論表面形式是偏執于快樂還是偏執于成就,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的過分投入都是在制造自戀的一代,這對我們的孩子來說是傷害。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