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期不候的童年快樂
孩子童年的幸福與未來的前途相比,哪一個更重要?日前,第二屆長三角基礎教育課程與教學改革論壇在滬舉行,與會教育專家針對孩子學習負擔過重發出呼吁:不能以犧牲孩子童年幸福為代價,去換取未來的幸福。教育不僅是為了傳授知識、應對高考,更應關注孩子今天的幸福與明天的發展。
“今天”與“明天”沖突嗎?
不少家長為了孩子將來升學時能有競賽證書,從四五歲起就送孩子讀課外培訓班。很多孩子童年中沒有風箏、沒有奔跑,每周在三四個補習班之間來回奔波,希望爸爸媽媽“不要把我累倒在起跑線上”。在部分初中,初三學生為了全力迎接中考,音、體、美統統讓步給語、數、外等考試學科。強迫孩子“苦讀”,不少家長、老師表示無奈:“童年快樂,將來失敗,后悔莫及。”
孩子今天的快樂與明天的前途,果真相互沖突嗎?上海市教研室主任徐淀芳認為,人的發展有自身規律,童年時的快樂對人的性格養成以及興趣培養十分重要,這種快樂體驗往往“過期不候”,成年后也無法彌補。因此,不能通過“透支”學生的興趣,來換取眼前的分數,獲得暫時的滿足。
如果只注重眼前利益,一味灌輸老師認為正確的知識,并以考試成績作為衡量教育質量的唯一指標,學生長期處于被動狀態,長此以往勢必會造成學習興趣喪失,影響可持續發展,將來的快樂又從何談起?
“成績”與“幸福”如何統一?
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主任劉寶劍提出,要實現短期利益與長期利益的統一,“牛鼻子”是改變教育質量評價方式。“從單一的分數評價標準,轉變為多視角發現孩子的特長與潛能,激發其能力與興趣,讓學習過程幸福、為未來奠定良好的基礎。”
劉寶劍認為,孩子苦讀,是因為我們遵循刻板的標準尺度———近的是學生統考成績,遠的是學校“升學率”、“名牌學校考取率”。只看成績不顧其他、只重結果不重過程的評價方式,難免加重學生的心理和學業負擔。“如果用發展的眼光、多元化的方式、多維度評價學生,強調考試成績與孩子身心健康發展的一致,當前進步與持續發展的一致,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孩子學習的幸福指數。”
改變現有教學模式,將有助于解決“苦讀”與能力培養和學業成績之間的矛盾。徐淀芳介紹,一方面,通過減少基礎型課程時間,增加拓展型和研究型課程,可以讓學生在多樣性、選擇性課程中,獲得更多興趣發展和潛能開發的機會;另一方面,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因材施教,強調學習過程中學生興趣、方法和人格發展,在教育過程中,把學生的責任感、自信心、學習經歷、學習興趣、學業水平、課業負擔、身心健康等全部納入考量,可以讓學生在主動學習中培養能力、提高成績,享受快樂。
-
關于高考后的心理問題,家長應該知道又到了令學生緊張令家長更緊張的階段,高考來臨,想必家長比孩子更緊張從而內心無法平靜,那么小編想告訴家長不要給孩子太大壓力
-
如何判斷兒童心理不健康現在每個家庭里面都是有一個小孩子的,而且家庭里面的小孩子非常的少,肯定會特別的愛護寶寶,然后有的人也是特別的溺愛寶寶,生
-
應付挫折的心理學辦法有哪些大家需要注意挫折的出現,很多人不能克服挫折,而且在人生的漫長旅途中,會遇到不同的影響,阻礙自己的一些絆腳石了,所以會出現
-
如何才能有效預防拖延癥有很多的人會出現拖延癥,做事比較邋遢,而且,喜歡扭扭捏捏,所以大家需要注意脫鹽癥的出現,有效進行預防,在日常生活中要制定
-
如何將你的孩子養出心理疾病?無論表面形式是偏執于快樂還是偏執于成就,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的過分投入都是在制造自戀的一代,這對我們的孩子來說是傷害。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