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需警惕 高中生更易出現心理偏差
近日,廣東省佛山科學院所做的《佛山市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研究》顯示,在參與調研的3000多名中小學生中,80%的中小學生心理處于正常的焦慮水平,約18%的學生在不同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偏差,其中,出現較嚴重心理問題的學生占總體的6.3%。“這一調查結果與全國的平均水平基本持平,”調查報告撰寫人之一,佛科院心理學系楊麗冰透露。
高中生更易出現心理問題
該調查報告指出,佛山中小學生心理異常檢出率隨年齡的增長而上升,其中,高中生比初中生和小學生較易出現心理偏差。“主要表現在恐怖傾向、對人焦慮、自責傾向、身體傾向等四方面。”楊麗冰老師分析稱,學生由初中階段升入高中,經歷了環境的轉變。“很多初中成績佼佼者都會經歷一定的心理落差。”楊麗冰稱,但恰好是這一階段,高中學生隨著自我意識的進一步發展,肩挑重擔步履維艱感陡然上升。這些孩子一方面覺得身心疲累,自我調節如果效果不佳,會更加煩躁;而另一方面,青春期的自尊等心理特點使他們不大愿意主動尋求他人的幫助,從而更加困擾。“在困擾的同時,這些孩子又要承受高考(微博)的壓力,缺乏自我調節的時間。”楊麗冰指出,實際上目前在基礎教育階段(小學、初中)對學生的心理壓力的關注程度是不夠的,孩子在升入高中后沒有應對經驗,這些無形的壓力都會導致高中生的心理焦慮水平偏高。
女生更易出現心理問題
調研報告指出,佛山市的女生較男生更容易遭受心理困擾。導致這一結果的首先是社會對女生提出了更全面和更高的要求,既要具備傳統女子溫柔賢淑的美德,又要具備現代社會精明能干的才智,高素質要求使得女生對自我的發展有更多復雜的思考,而且常常覺得難以全面兼顧,由此顧慮重重促使女生的心理焦慮水平較高。
其次,女生更注重自我的形象及別人對自己的評價、追求完美等心理特點都容易導致心理失衡現象的增多。此外,基于安全的考慮,女生在成長過程中比男生受到了更多來自父母方面的限制和保護,導致女生依賴性較強,從而使面臨難以解決的問題時更易引發心理焦慮。
家長應關注孩子的異常行為
中學生往往喜形于色,父母可以通過孩子的生活習慣、脾氣、好惡等察知其心理反應,了解孩子成長的心理變化。比如女孩子突然從留長發改為短發、男孩子虐待小動物、摔東西,這些現象都和背后的生理或心理改變有關。
“通常,有一般心理問題、嚴重心理問題、神經癥及精神病這四個階段,父母要給予孩子充分的關愛,越早發現心理問題越好。”“家長不妨多傾聽孩子的真實想法,有針對性地幫助孩子改善心理狀況。”楊麗冰老師表示,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最忌諱的就是只關注孩子的成績,而忽略了其他成長方面存在的問題。
-
關于高考后的心理問題,家長應該知道又到了令學生緊張令家長更緊張的階段,高考來臨,想必家長比孩子更緊張從而內心無法平靜,那么小編想告訴家長不要給孩子太大壓力
-
如何判斷兒童心理不健康現在每個家庭里面都是有一個小孩子的,而且家庭里面的小孩子非常的少,肯定會特別的愛護寶寶,然后有的人也是特別的溺愛寶寶,生
-
應付挫折的心理學辦法有哪些大家需要注意挫折的出現,很多人不能克服挫折,而且在人生的漫長旅途中,會遇到不同的影響,阻礙自己的一些絆腳石了,所以會出現
-
如何才能有效預防拖延癥有很多的人會出現拖延癥,做事比較邋遢,而且,喜歡扭扭捏捏,所以大家需要注意脫鹽癥的出現,有效進行預防,在日常生活中要制定
-
如何將你的孩子養出心理疾病?無論表面形式是偏執于快樂還是偏執于成就,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的過分投入都是在制造自戀的一代,這對我們的孩子來說是傷害。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