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時干預孩子的心理問題
3歲小孩還不會說話
近日,市民王女士帶著3歲的兒子來看病,她反映自己的小孩3歲了還不會說話。
據介紹,小孩兩歲還不會說話時,王女士已經注意到兒子的這個問題,但聽家里的老人說,小孩說話說得晚才聰明,王女士因此也沒在意。但轉眼間,小孩滿了3歲,還是一樣不能說話,這下王女士可著急了,連忙帶孩子到醫院檢查。
一檢查,醫生發現小孩的智力發育方面有問題,急需治療。王女士十分后悔,稱應該早點把兒子帶來看病。
嬰幼兒心理疾病
據專家介紹:“兒童坐不住特別愛動,愛發脾氣,不愛講話,來回重復地做一個固定動作……這都是兒童心理問題的表現。”
很多小孩從小喜歡吮手指,習慣性的拿起手指開始吮,這其實是小孩焦慮行為的一種表現。還有小孩很大了還有遺尿的問題,這也可能是一種心理問題。”
家長易忽視嬰幼兒心理疾病
了解到,嬰幼兒出現心理問題,家長容易忽視的原因主要是:首先家長不容易察覺到,由于小孩還不會說話,無法與大人正常交談,只能靠家長細心觀察小孩的一舉一動,有些粗心和沒有經驗的家長很容易忽視這些問題。
其次,就算有些家長意識到了這些問題,由于是心理問題,不是生理問題,家長往往也不知道該把小孩送到哪里去治療。
專業心理咨詢師指出,除了出現心理問題的兒童外,高危兒童也應引起家長的注意,一些早出生、低體重、缺血缺氧的兒童都屬于高危兒童,其體格發育智力發育和智力發育明顯落后于正常兒童,故在兒童管理中加強對高危的管理和監測很有必要,應該早發現、早干預和早訓練,盡量減少智能缺陷和行為問題的發生率
相關文章
-
關于高考后的心理問題,家長應該知道又到了令學生緊張令家長更緊張的階段,高考來臨,想必家長比孩子更緊張從而內心無法平靜,那么小編想告訴家長不要給孩子太大壓力
-
如何判斷兒童心理不健康現在每個家庭里面都是有一個小孩子的,而且家庭里面的小孩子非常的少,肯定會特別的愛護寶寶,然后有的人也是特別的溺愛寶寶,生
-
應付挫折的心理學辦法有哪些大家需要注意挫折的出現,很多人不能克服挫折,而且在人生的漫長旅途中,會遇到不同的影響,阻礙自己的一些絆腳石了,所以會出現
-
如何才能有效預防拖延癥有很多的人會出現拖延癥,做事比較邋遢,而且,喜歡扭扭捏捏,所以大家需要注意脫鹽癥的出現,有效進行預防,在日常生活中要制定
-
如何將你的孩子養出心理疾病?無論表面形式是偏執于快樂還是偏執于成就,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的過分投入都是在制造自戀的一代,這對我們的孩子來說是傷害。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