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關(guān)系與兒童的心理
以前可能有這樣的教育觀念,認為孩子就是一張白紙,我們可以往上面畫最新最美的圖畫。實際上,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研究發(fā)現(xiàn),每一個孩子出生時候都是獨特的,都會有與生俱來的一些獨一無二的特質(zhì)。
嬰幼兒的劃分,現(xiàn)在有很多種,但是一般來講1歲以前都叫嬰幼兒,或者叫乳兒,2-3歲孩子叫幼兒,4-6歲孩子叫學前兒童。
關(guān)于怎么認識嬰幼兒心理變化,我想講講自己三個體會。
1. 孩子生來不是一張白紙
以前可能有這樣的教育觀念,認為孩子就是一張白紙,我們可以往上面畫最新最美的圖畫。實際上,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研究發(fā)現(xiàn),每一個孩子出生時候都是獨特的,都會有與生俱來的一些獨一無二的特質(zhì)。所以孩子的心理發(fā)展,身心健康成長過程也是非常復雜多樣的,不可以拿很教條、很封閉的觀念去套用,這是我們認識嬰幼兒心理的一個基礎(chǔ)。既要看到嬰幼兒心理的這種共性,也要看到他們之間的個性、復雜多樣性,這也是《斯波克教子寶典》的作者斯波克老先生經(jīng)常強調(diào)的。
2. 孩子的成長發(fā)展既有階段性,又有不平衡性
孩子的成長發(fā)展,無論生理也好,心理也好,都是既有階段性,又有不平衡性。孩子不同成長階段,他會的東西不一樣,媽媽們對此都會有體會。比如說最簡單的嬰兒期“三翻、六坐、七滾、八爬、周走”等等,都有一套規(guī)律,想把這套規(guī)律打破是不可能的。
另一方面孩子發(fā)展又有不平衡性。有的孩子可能在某一個月齡,某一個年齡段,他的發(fā)展成長會非常快,過一段時間好像孩子又沒有什么進步、沒有什么發(fā)展了。或者有的時候會看到一個孩子在某些方面,比如說運動能力會比語言能力更強,會有不平衡性,這也是非常正常的。
我們在看待孩子或引導教育孩子的時候,要注意到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就是過度的拔苗助長,要避免這一點。因為現(xiàn)在很多年輕父母都是望子成龍,不管時代怎么樣變化,我們與上一代有多少區(qū)別,但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tài)和觀念,至今有增無減。而且這個時代有些父母急功近利的心態(tài)也是很明顯的,一定要尊重孩子成長的自然規(guī)律,不要過度拔苗助長。
3. 孩子的成長和發(fā)展是內(nèi)外因作用的結(jié)果
孩子的成長和發(fā)展應該是內(nèi)因跟外因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也就是親子之間相互影響的一個結(jié)果。一本書中提到,不同的孩子出生的時候會有不同的氣質(zhì)類型,可能會遺傳父母身上一些特質(zhì),也會有自己與生俱來的一些特質(zhì)。
國際上有一種分類,把人分成四種類型,根據(jù)行為模式,還有性格特點,按一個緯度劃分出來DISC四種模式,爸爸有四種模式,媽媽也有四種模式,孩子也有四種模式,他們一家三口之間又會有不同的排列組合。不同類型的媽媽組合不同類型的爸爸,然后有一個不同類型的孩子。這中間的親子關(guān)系,他們之間的互動模式就會千變?nèi)f化,有各種各樣的類型。
有的時候不能單方面的期望說,我在孩子身上花了時間,花了精力,就一定能收到跟別人同樣的效果,那是不一定的。有的孩子可能比較好帶,比較聽話,父母對他的培養(yǎng)教育比較容易看到效果。而有些孩子可能比較有個性,比較有自己的主見,父母教育起來可能比較費力。這是一個親子之間相互影響的過程。
二、嬰幼兒學習有哪些注意事項?
1. 嬰幼兒學習的誤區(qū)
孩子的學習越來越成為全社會都關(guān)注的問題。
我在一個面向0到6歲嬰幼兒父母的網(wǎng)站做咨詢的時候,遇到兩個非常典型的例子。家長提出的問題讓我特別吃驚,其中一個題目是“我的寶寶為什么注意力不集中”。還有一個問題是“我的寶寶不愛學習怎么辦”。看到這個題目的時候,你可能會想,問題里提到的寶寶應該是上了學的,至少是學前的孩子。但是再去仔細看問題內(nèi)容的時候,就讓人哭笑不得了。“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那個寶寶是三個月,“孩子不愛學習”的那個寶寶是九個月。
什么表現(xiàn)呢?三個月的那個寶寶,他剛出生的時候,媽媽就在他的床頭掛了一個音樂動鈴,轉(zhuǎn)起來可能有音樂很好聽,剛開始孩子很興奮,手舞足蹈,三個月之后每次再讓寶寶看的時候,寶寶要么眼睛看別處,要么不耐煩,不高興,家長就認為這是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現(xiàn)。關(guān)于那個九個月的寶寶,從六個月開始家長就教寶寶認字,剛開始的時候,孩子可愛學習了。我不知道他認字是什么方式,也許用圖片,用卡片,到九個月寶寶不愛認字了,就哭鬧。
其實,這兩個媽媽都沒有了解嬰幼兒學習的特點,什么是嬰幼兒學習的內(nèi)容,他們不太清楚。她們好像認為孩子認字就應該是越早越好,認為認字是孩子學習的第一個要素。實際上也不是這樣的。
其實,孩子的學習跟大人的學習是不一樣的,就語言學習來講,大人要學會一門語言的話,我們可能要看語法書,要背單詞,要背句型。孩子學語言完全是浸泡式學習,把整個全身感官融入到周圍生活當中去聽、去看、去模仿,去開口說,也不怕說錯,這樣就在短短一年半時間內(nèi)學會一門非常復雜的語言。
2.孩子的學習是一種調(diào)動所有感官的學習
孩子的學習是一種調(diào)動所有感官的學習,而不是用頭腦思維的學習,而且他更多是用直覺把握的能力去學。就像是《童年秘密》里面講的,孩子是用吸收性心智學習周圍的世界。
我們了解孩子這個學習特點之后,要選擇合適的方法,保持合適心態(tài)去引導孩子學習。而不要在孩子還沒有真正開始學習,或者系統(tǒng)的那種學術(shù)學習之前,就讓他先對學習產(chǎn)生誤解,或者厭倦了學習。
現(xiàn)在這種例子也還是挺多的,很多幼兒園里會把小學課程提前到幼兒園來教,幼兒的教育小學化,也是挺嚴重的一個問題。造成很多孩子對學習有誤解,好像只有坐在那兒,拿著書本念書、認字、背東西那才是學習。
在《斯波克教子寶典》這本書當中,他更多的是從孩子的情感社會性這個角度出發(fā),去談學習方式,他認為孩子是通過對父母的依戀,或者對父母的模仿來學習如何生活,如何做人的。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特點。三、早期教育跟家庭教育中什么最重要?
1. 重視家庭親子、夫妻之間的愛和尊重
早期教育跟家庭教育當中什么是最重要的?我也先從《斯波克教子寶典》這本書當中的觀點來談談自己的體會。
我感覺在翻譯這本書過程中有一個感覺,斯波克老先生給我的印象好像不是一個地道的美國人,他在美國生活了90多年,他很多教育觀點跟我們自己的老祖宗的觀點沒有太大的區(qū)別。從這個角度來講,我覺得真正的教育智慧、人生智慧全人類都是相通的。
比如說《論語》,或是以《論語》為基礎(chǔ)后來編出的各種文學作品,包括《三字經(jīng)》、《弟子規(guī)》等等,其中的很多教子理念實際上在斯波克的這本書當中也有特別明顯的體現(xiàn)。他在書中講到很多關(guān)于家庭當中如何處理夫妻關(guān)系,如何處理祖父母關(guān)系,兄弟姐妹之間如何相處,如何讓更受別人歡迎,怎么跟老師交往,一步步從家庭當中推到社會當中。我覺得整個觀念跟我們中國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真的是相通的。
斯波克很重視家庭親子、夫妻之間的愛和尊重。書的第一章從分享開始講起,教孩子怎么樣分享,不是形式上把我的東西給你,而是從內(nèi)心深處表達互相尊重和愛的感情。基于這樣的分享才是真正的分享,而不是出于禮貌也好,出于別人的要求也好,一起玩或是怎么樣。斯波克認為,父母的言傳身教,夫妻之間愛和尊重是對孩子最好的營養(yǎng),最好的一種教育。他的這本書實際上告訴我們親情、友情、愛情是早期教育當中的重中之重。這與社會上早期教育當中過分重視技能的培養(yǎng),反而輕視了孩子的個性、興趣、人格的培養(yǎng)形成了鮮明對比,對我們的社會現(xiàn)實具有很強的參照意義。這本書里面還專門用一個章節(jié)講了“婚姻美滿是教育好孩子的前提”。
2.早期教育不要做無根教育
現(xiàn)在早期教育某種程度上是一種沒有根的教育,是希望比別人認更多的字,會說更多的外語,有更多的藝術(shù)才能,在各個方面都要超越別人,不要輸在起跑線上,這個口號都是誤導。
父母總以為如果讓孩子學到更多的本事,就能上更好的學校,將來有更好的工作,他以為這條路走下去都是通往幸福生活的。但是事實證明很多情況下并不是這樣的,并不意味著有了高學歷,高收入,名利雙收情況下就會幸福。基本的人格培養(yǎng),讓孩子怎么樣在失敗當中、在逆境當中也能不放棄、堅持到底,還能讓自己生活變得充實而快樂,這種能力真的是現(xiàn)在這個社會特別需要的。而我們學校教育在很多情況下,是在培養(yǎng)以少數(shù)精英的成功,而葬送大部分學生以他們失敗為代價。
因為家長本身處在競爭激烈環(huán)境當中,本身就有很多的壓力,很多的焦慮,他生活在現(xiàn)實當中看到弱肉強食,或者就要憑實力說話,會把這種焦慮無心當中投射到孩子身上去,擔心孩子在競爭當中落后。所以他更多看到的是一種表面上的成功,但實際上我們真的靜下心來想一想,我們會發(fā)現(xiàn)外在的東西并不一定給我們帶來內(nèi)心的安定和內(nèi)心的富足。
3.平衡認知教育、情感社會性培養(yǎng)與個性興趣培養(yǎng)
認知教育、情感社會性培養(yǎng)與個性興趣培養(yǎng)要平衡,而且應該以孩子個性、心理和人格教育為基礎(chǔ),這是人生能否幸福的基礎(chǔ)根基,在此基礎(chǔ)才有認知和知識技能的教育。
當然,苛求和放縱肯定都不是好的教育,愛和自由怎么樣把握好這個度是一門學問。自由不是意味著說放手不管,自由的前提是尊重孩子與生俱來的天性,尊重他的興趣和他的能力的基礎(chǔ)。
最近看了一本書,作者講自己提倡的是寵愛教育。他認為讓孩子不舒服的那些規(guī)則一定是錯誤的規(guī)則,我覺得這又走到另外一個極端上去了。無論是跟孩子、跟家里人、親人的交往,還是跟學校老師、同學交往,這個家長一切都是以孩子為中心,我覺得這不太對。
一個人是不是自由的,不是說這個人真的隨心所欲,而是應該知道自己的底線和責任在哪里,他要對自己的所作所為負責任,這才是自由的最終含義,否則,就真成了放縱。
4. 早期教育應更多體現(xiàn)在對孩子人格培養(yǎng)上
早期教育更多體現(xiàn)在孩子人格培養(yǎng)上,而不是認知、技能、知識的灌輸上。即使在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愛好當中,也應該有一個原則,就是要真正關(guān)注從孩子內(nèi)心當中生長出來的興趣,而不是說把父母的興趣,父母沒有實現(xiàn)的愛好強加到孩子頭上去。
-
關(guān)于高考后的心理問題,家長應該知道又到了令學生緊張令家長更緊張的階段,高考來臨,想必家長比孩子更緊張從而內(nèi)心無法平靜,那么小編想告訴家長不要給孩子太大壓力
-
如何判斷兒童心理不健康現(xiàn)在每個家庭里面都是有一個小孩子的,而且家庭里面的小孩子非常的少,肯定會特別的愛護寶寶,然后有的人也是特別的溺愛寶寶,生
-
應付挫折的心理學辦法有哪些大家需要注意挫折的出現(xiàn),很多人不能克服挫折,而且在人生的漫長旅途中,會遇到不同的影響,阻礙自己的一些絆腳石了,所以會出現(xiàn)
-
如何才能有效預防拖延癥有很多的人會出現(xiàn)拖延癥,做事比較邋遢,而且,喜歡扭扭捏捏,所以大家需要注意脫鹽癥的出現(xiàn),有效進行預防,在日常生活中要制定
-
如何將你的孩子養(yǎng)出心理疾病?無論表面形式是偏執(zhí)于快樂還是偏執(zhí)于成就,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家長的過分投入都是在制造自戀的一代,這對我們的孩子來說是傷害。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