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現實表揚孩子
最近幾年,美國少年兒童的學業成績和道德水準出現了滑坡,因此美國人在反省自己的教育體制和育兒文化,認為父母虛假和過度的表揚造成了孩子們夸大的自我,衍生出種種問題。
自尊自信不是幻想
美國兒童精神病學家杰克·C·維斯特曼博士等在《少年兒童心理完全傻瓜指南》一書中指出,自尊與自信是對自己的良好評價,但必須建立在外部現實的成就以及與他人的交往基礎之上,而非源自內心的幻想幻覺。很多望子成龍的家長濫用表揚作為鼓勵,只會造成孩子不切實際的自負自大。
幻想的自負自大造成孩子自私自利,不考慮別人感受。典型的例子就是被溺愛寵壞的孩子,他們總是被父母夸獎聰明伶俐、身體倍棒,各方面都比別人強——一旦受到挫折,或者得不到預期的表揚,其自負自大就會破滅。
自尊自信一直被認為對兒童的情感與社交能力發展至關重要,而近年研究進一步指出,自尊自信對智力的發育也有重要意義。自尊自信是多方面因素共同形成的一個“信念系統”,這些因素有:
孩子的固有個性——隨和、友善的孩子比固執、羞澀的孩子更容易產生自尊自信。
父母愿意和孩子討論家規家教,能提升孩子的自尊自信,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的意見聲音會得到尊重。
父母對孩子態度溫和,始終付出關愛,有助于孩子建立自尊自信,例如一個擁抱能傳遞“你對我來說很重要”的信息。
自尊自信還來自于孩子與同齡伙伴的比較,以及被伙伴認同或者拒絕的經歷。
升讀初中容易自卑
心理學家通過測量發現,孩子的自尊自信在學前期最高,而在開始上初中時最低。在美國,9~12歲的少年兒童最容易缺乏自尊自信。一項對底特律地區中低收入家庭兒童的研究顯示,該年齡段有25%的孩子出現自卑,其中自卑的女孩比男孩多5%~10%,自卑表現在學業競爭、社交認同等方面。
為什么這個年齡段如此難過?首先,這些孩子正經歷著由內分泌激素主導下的身體發育和意識轉變,令他們感到自己不再是以前的自己;其次,從小學升入中學意味著從一個熟悉安全的環境進入到一個陌生的新環境,而且他們在學校里還是年級最低的弱勢群體;再者,很多孩子遠離父母寄宿在學校,無法再向爸爸媽媽傾訴想法和感受,也沒有了過去習慣的擁抱和親吻。
功虧一簣不宜獎勵
美國一項全國性調查發現,85%的父母認為告訴孩子“你有多么的聰明”很重要。但專家們認為,這只會適得其反——7歲的孩子就能聽出虛假的奉迎,例如孩子擊出一記棒球之后聽到大人說“打得多好啊”,馬上就能察覺這種表揚是真是假。
對孩子的表揚應該與對成人的表揚一樣,遵循以下原則:
針對具體成績進行表揚,實事求是。
不能連續表揚,而要有所間斷。
孩子會對虛假的表揚上癮。習慣奉迎以后,他們大腦中的獎勵系統會預期表揚的出現,一聽到表揚就開始分泌多巴胺,但聽不到表揚就要出問題了。他們為了得到表揚,學習失去了本來的意義,變成只在乎取得好成績,于是更容易在考試中作弊。
無論孩子是在學校還是在日后走上社會,做事堅持努力,接受一定數量的挫折與失敗,是學習與創造所必需的。當一個孩子太害怕失敗,太依賴虛假的表揚,他失敗的風險就更大。表揚的對象應該是堅持的努力,獎勵的對象只能是成功,功虧一簣都不應該予以獎勵。通過這些經歷,孩子才能獲得真正的自尊自信,并且在情感上獲得很強的適應性,遇到失敗和逆境能夠迅速調整。
-
關于高考后的心理問題,家長應該知道又到了令學生緊張令家長更緊張的階段,高考來臨,想必家長比孩子更緊張從而內心無法平靜,那么小編想告訴家長不要給孩子太大壓力
-
如何判斷兒童心理不健康現在每個家庭里面都是有一個小孩子的,而且家庭里面的小孩子非常的少,肯定會特別的愛護寶寶,然后有的人也是特別的溺愛寶寶,生
-
應付挫折的心理學辦法有哪些大家需要注意挫折的出現,很多人不能克服挫折,而且在人生的漫長旅途中,會遇到不同的影響,阻礙自己的一些絆腳石了,所以會出現
-
如何才能有效預防拖延癥有很多的人會出現拖延癥,做事比較邋遢,而且,喜歡扭扭捏捏,所以大家需要注意脫鹽癥的出現,有效進行預防,在日常生活中要制定
-
如何將你的孩子養出心理疾病?無論表面形式是偏執于快樂還是偏執于成就,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的過分投入都是在制造自戀的一代,這對我們的孩子來說是傷害。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