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自私要怎樣應對
“自私”和分享只是境界不同
護自己的東西(或者說自私)不能上升到道德層面來談,因為護東西和分享物品都是利己的體現,只是境界不同而已。護東西可以說是一種利己,分享則同樣是為了追求更大的利益。
更大的利益意味著別人的好感,贏得友誼,換取別人手里更有趣的玩具等等。仔細品味一下,成人世界也是這樣。在兒童的世界里,嬰幼兒時期用哭來獲得自己成長所需要的必要條件和關注,稍大一些的時候建立自我的意識,接著就會出現對物品的歸屬感。
從這兩年經歷的童話的發展過程,加上看的一些書,我覺得孩子的發展就好像爬山一樣,山更比一山高,可不爬過現在這座山,后面是什么樣子我們也很難預見。護東西是一個階段,分享則是后面更高的一座山,我相信孩子總有一天可以爬過去,只要我們給他提供足夠的環境。
自私是無私的前奏
小朋友在成長的過程中,逐漸會區分你我,思想也從混沌逐漸清晰,有自己的想法和主意了。我家兒子3歲了,現在很叛逆,我在跟他玩的過程中觀察他,如果強迫他把喜歡的玩具和愛吃的東西讓給其他小朋友和家人,雖然他表面上沒辦法只得答應,但內心會感到很委屈,你
能從他的神情里看得出來。
我覺得作為家長可以把握機會,在他高興或其他場合和緩地告知,而且寶貝在3歲和6歲都是成長的叛逆期,越是強迫,越是反抗得厲害。所以,家長沒有必要因為面子過不去或是別的小朋友怎么不這樣,而責備自己的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毛病自然就會克服了。關鍵是家長要及時發現問題,采取適當的教育方式,多鼓勵,少對比。
善待孩子的自私
不記得在哪個時候,寶貝不再把自己的玩具和小朋友一起分享了,而是只知道索取,不再貢獻。雖然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時候,也表現得很開心,但不許別人拿她的東西玩。開始,我也想努力改變這樣的情況,但所有的勸說和威脅都沒有效果,如果強迫,只能換來她傷心的大哭。后來,從換位的角度來想,如果是自己珍愛的東西,當然也不喜歡被別人都分享了去,便不再苛求她把自己的東西拿出來共享了。這樣,每次寶貝都能玩得很開心,最后,還能歡迎小朋友再來。
隨著時間的推移,小寶貝到別人家也不再要別人的東西了,因為她漸漸分清了你和我,不再為得不到別人的東西而痛苦的大哭了。從一味的索要,到和小朋友共享,是一個漸變的過程。家長只在其中慢慢地引導,而不要給寶貝加壓,成長是一點一滴的。回過頭來,就會發現寶貝的變化是這樣的巨大!
-
關于高考后的心理問題,家長應該知道又到了令學生緊張令家長更緊張的階段,高考來臨,想必家長比孩子更緊張從而內心無法平靜,那么小編想告訴家長不要給孩子太大壓力
-
如何判斷兒童心理不健康現在每個家庭里面都是有一個小孩子的,而且家庭里面的小孩子非常的少,肯定會特別的愛護寶寶,然后有的人也是特別的溺愛寶寶,生
-
應付挫折的心理學辦法有哪些大家需要注意挫折的出現,很多人不能克服挫折,而且在人生的漫長旅途中,會遇到不同的影響,阻礙自己的一些絆腳石了,所以會出現
-
如何才能有效預防拖延癥有很多的人會出現拖延癥,做事比較邋遢,而且,喜歡扭扭捏捏,所以大家需要注意脫鹽癥的出現,有效進行預防,在日常生活中要制定
-
如何將你的孩子養出心理疾病?無論表面形式是偏執于快樂還是偏執于成就,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的過分投入都是在制造自戀的一代,這對我們的孩子來說是傷害。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