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暴力心理你知道嗎?
一個人不可能沒有任何壓力,如果以上的毛病都出現在你的身上,那就是一個警號,要設法解決這種種的精神壓力,才會有健康的生活。病從淺入深,如果對這些壓力不聞不問,任其在心中不斷擴張,最后演變成精神沮喪癥,情況就非常嚴重。那么,精神沮喪有哪些癥狀呢?1,每時每刻都覺得情緒低落;2,憂慮不安和容易受到刺激而發怒;3,對平日的活動興趣索然;4,常會在天未亮時就清醒過來;5,喪失食欲和體重下降;6,感覺孤單無助和一無是處;7,通過酒精麻醉自己,取得解脫;8,死亡和自殺的陰影縈繞不去。
精神沮喪癥并非不治之癥,相反,患者在接受治療時,療效非常顯著,治愈成功機會很大。要想使自己生活充滿興趣,過得無憂無慮,可采取以下措施:
1、別將心事往心里藏,找個有愛心又信得過的好朋友,把所有的不愉快向對方傾訴,使心理取得平衡。
2、別因芝麻綠豆的小事而耿耿于懷,徒增煩惱。暫時把這些煩人的瑣事拋置九霄云外,看看書,或觀賞電影,都是很好的“發泄”途徑。 在這樣一個暴力與殘忍似乎非常普通和能被接受的世界中,許多家長對自己能否幫助孩子變得溫柔一些表示疑慮--即使孩子發展一種對他人的關心與體貼。教育孩子關心他人本身并不是解決暴力的方法,但你可能擔心生活在暴力充斥在銀屏和街道上的社會中,你的孩子會變得強硬和不關心他人。
當然父母并不能控制影響孩子生活的所有事情--畢竟孩子在外面這個強硬,冷漠的世界中生活了很長的時間--孩子的個性與性格是家長不能控制的左右的。但家長仍能作一些事情以幫助她們的孩子培養關心別人,公正,負責任的性格。
關心他人是否是孩子的天性?
人們有時并不象成人那樣觀察外面的世界,他們有自己看待世界的方法和眼光。但真的是這樣嗎?
研究者過去認為關心他人的品質是隨著人的成長而培養的。但最近的研究表明,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有關心他人的跡象。例如如果一個小孩子的父母有頭痛病,研究者發現即使很小的孩子也會表現出關心和同情,或試圖解決問題,他們還會安撫生病的家長。又如,孩子常會對朋友,同學,陌生人,動物表示關心和幫助他們的愿望。許多幫助過他人的十幾歲少年表示,他們從中獲得了許多快樂。因此首先要相信你的孩子是可以關心他人的!
家長能做什么呢?
你能做的最關鍵的是就是讓是你的孩子知道他們的責任感和對他人的關心對你是多么的重要。當你看到你的孩子做了暴力和殘忍的事情,你一定要讓他們知道你的感受,你一定要堅定和誠實的與孩子談,要針對事情本身而不是孩子,但這一點通常是說來容易做來難。你應說\"你做的事不好。\"而不是\"你這個孩子不好。\"
另外重要的是讓你的孩子知道他們的做法給他人的感受,特別要給他們講授為什么別人會有這樣的感受。但要注意談話要簡短,否則會令孩子有負罪感。
你還要注意你的示范作用。你的孩子時刻在觀察你的言行并在刻意或不經意的模仿。你幫助你的鄰居和給慈善機構捐款,會構成你家的關心他人的氛圍,讓你的孩子有機會和環境去發揮關心他人的本質。
3、與其將不滿的情緒深埋心底,不如玩玩拼圖游戲,做做園藝或重新粉刷房子,用忙碌使自己忘掉煩惱。
4、為他人效勞,幫助別人解決困難,在減輕壓力的同時,也可使自己感到滿足和有成就感。
5、天底下沒有無所不能的超人,更不可事事都有完美的結局,只要找個自己勝任愉快的事情去做,全心投入,別太計較得失。
-
關于高考后的心理問題,家長應該知道又到了令學生緊張令家長更緊張的階段,高考來臨,想必家長比孩子更緊張從而內心無法平靜,那么小編想告訴家長不要給孩子太大壓力
-
如何判斷兒童心理不健康現在每個家庭里面都是有一個小孩子的,而且家庭里面的小孩子非常的少,肯定會特別的愛護寶寶,然后有的人也是特別的溺愛寶寶,生
-
應付挫折的心理學辦法有哪些大家需要注意挫折的出現,很多人不能克服挫折,而且在人生的漫長旅途中,會遇到不同的影響,阻礙自己的一些絆腳石了,所以會出現
-
如何才能有效預防拖延癥有很多的人會出現拖延癥,做事比較邋遢,而且,喜歡扭扭捏捏,所以大家需要注意脫鹽癥的出現,有效進行預防,在日常生活中要制定
-
如何將你的孩子養出心理疾病?無論表面形式是偏執于快樂還是偏執于成就,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的過分投入都是在制造自戀的一代,這對我們的孩子來說是傷害。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