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愛伴孩子走出陰影
透視單親離異家庭孩子心理及教育
離婚率的攀升,受波及最大的是孩子。如何防止和減弱雙親離異給孩子帶來的成長過程中的影響,成為一個值得關注和思考的社會問題。
父母的離異,原有的家庭人際關系的氛圍與行為準則不復存在,孩子心理需要適應和承受。很多父母離異前大多數要經歷一個吵鬧與冷戰的過程,對孩子的沖擊力巨大。父母離異之后,孩子不論是與親生父親還是母親生活在一起,對他都缺失了部分家庭環境的溫暖,帶來性格上的改變。王老師班上的小強原是一個與活潑、好動的孩子,現在一天到晚耷拉著小腦袋,老師還發現,小強經常抓住螞蟻或螞蚱,把它們的腳一只一只地扯下來,看它們既不能跳、又爬不動的樣子,露出一副高興的神情。后來老師經過多方的了解才知道,小強的父母剛離婚不久,原先那個溫馨、和諧的家沒有了,媽媽也離開小強遠走他鄉。小強對此感到茫然,怨恨自己的父母,將不滿、怨恨都發泄到那些弱小的小動物身上,心理變得不健康。
父母離異對孩子而言,意味著父母性別角色的殘缺。父母親在家庭中扮演著兩種不同的社會角色,在教育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起著互相補充的作用。離異后的父母單方一個人畢竟精力有限,對孩子的照料、教育的疏忽都會影響其心理健康。15歲的小剛的父母開始離婚時他跟隨母親生活,但母親的收入甚微,沒有能力負擔小剛的生活費和學習費用,媽媽一個人帶小剛很累很苦。無奈一紙訴狀將爸爸告到了法庭,希望他多承擔一些孩子的撫養費,如果拿不到足夠的生活費用,小剛就得回到爸爸那里,小剛覺得自己十分多余。 離異者常將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往往不顧孩子的心理、智力等方面的實際情況來確定其發展方向,一旦孩子出點問題,便痛心疾首,以嚴厲的手段對待孩子;有的離異者則對孩子溺愛放任,這些都導致幼兒心理發展出現偏差。那么作為社會、家庭、學校老師該怎樣對待離異家庭的孩子出現的心理問題,幫孩子走出陰影呢?
父母親:給孩子永遠不變的親情
離異的父母無論婚姻關系怎樣變化,和孩子的血緣是一條剪不斷的絲帶。但父母的這時候應該采取各種措施,減少或消除導致離異家庭幼兒心理問題的原因。要給予孩子更多的關心和愛護,不嫌棄、疏遠孩子,不向孩子述說離異對方的不是,不將孩子作為自己不良情緒的發泄對象,妥善安排家庭生活,增加與孩子在一起的時間,并創造條件讓孩子與其他的小朋友多交往,以增強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和應付問題的能力。與非監護協調好探視孩子的時間,盡量為孩子創造一個溫馨、平和的環境。就離異家庭孩子而言,情感教育無疑撐是起他們精神世界地絕好手段。應該通過情感教育讓孩子懂得:父母離婚不一定是壞事或可怕的事。離開的父或母在血緣上永遠是你最親的人。不管走到天涯海角,心里永遠裝著你親人的愛是人世間最可貴的,要格外珍惜。
社會大家庭:孩子溫暖的太陽能
為離異家庭的孩子創造一個寬松的社會環境并提供幫助是每個人的責任。社會對離異者不應不加分析的指責、嘲笑和偏見,給離異家庭子女帶來極大的心理壓力。如老師向孩子打聽家里的事,小伙伴嘲笑他們沒有父母親等,都會使孩子有一種抬不起頭的感覺。因此,老師或其他的小朋友不要嘲笑、譏諷離異家庭的孩子,整個社會要從觀念、認識及輿論導向等方面,為離異家庭的孩子創造一個寬松的身心健康發展的成長環境。
-
關于高考后的心理問題,家長應該知道又到了令學生緊張令家長更緊張的階段,高考來臨,想必家長比孩子更緊張從而內心無法平靜,那么小編想告訴家長不要給孩子太大壓力
-
如何判斷兒童心理不健康現在每個家庭里面都是有一個小孩子的,而且家庭里面的小孩子非常的少,肯定會特別的愛護寶寶,然后有的人也是特別的溺愛寶寶,生
-
應付挫折的心理學辦法有哪些大家需要注意挫折的出現,很多人不能克服挫折,而且在人生的漫長旅途中,會遇到不同的影響,阻礙自己的一些絆腳石了,所以會出現
-
如何才能有效預防拖延癥有很多的人會出現拖延癥,做事比較邋遢,而且,喜歡扭扭捏捏,所以大家需要注意脫鹽癥的出現,有效進行預防,在日常生活中要制定
-
如何將你的孩子養出心理疾病?無論表面形式是偏執于快樂還是偏執于成就,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的過分投入都是在制造自戀的一代,這對我們的孩子來說是傷害。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