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現孩子異常心理的動作
咬指甲 咬指甲是兒童時期很常見的不良行為,男女兒童均可發生。程度輕重不一,重者可引起局部出血,甚至甲溝炎。愛咬指甲的孩子常伴有睡眠不安和抽動。
吮吸手指 吮吸手指在嬰兒期是一種常見的現象,到2-3歲以后,這種現象會明顯減少。隨著年齡增長,會逐漸消失。如不消失,則是一種不良的行為偏差。
屏氣發作 是指嬰幼兒在受到刺激哭鬧時,在過度換氣之后出現屏氣,呼吸暫停,口唇青紫,四肢僵硬,嚴重者可出現短暫的意識障礙。短則半分鐘到1分鐘,長則2分鐘到3分鐘。多見于2歲以內的孩子。
口吃 是指說話時言語中斷、重復、不流暢的狀態,是兒童期常見的語言障礙。約有半數口吃的兒童在5歲前發病。
言語發育延遲 是指兒童口頭語言出現較同齡正常兒童遲緩,發展也比正常兒童緩慢。一般認為18個月不會講單詞,30個月不會講短句者均屬于言語發育延遲。 夢魘指從噩夢中驚醒,能生動地回憶夢里的內容,使孩子處于極度緊張焦慮狀態的一種睡眠障礙。多發生在后半夜,多見于學齡前兒童。
偏食 是指兒童不喜歡或不吃某一種食物或某一些食物,是一種不良的進食行為。偏食在兒童中很常見,在城市兒童中約占25%左右,在農村兒童中約占10%左右。
拔毛癖 是指兒童時期出現的經常無緣無故地拔自己的頭發、眉毛、體毛的不良行為。多見于4-5歲以上的兒童。
攻擊行為 是指因為欲望得不到滿足,采取有害他人、毀壞物品的行為。兒童攻擊行為常表現為打人、罵人、推人、踢人、搶別人的東西(或玩具)等。兒童的攻擊行為一般在3-6歲出現第一個高峰,10-11歲出現第二個高峰。總體來說,攻擊方式可分暴力攻擊和語言攻擊兩大類,男孩以暴力攻擊居多,女孩以語言攻擊居多。
退縮行為 是指膽小、害羞、孤獨、不敢到陌生環境中去,不愿意與小朋友們玩的不良行為。這種兒童對新事物不感興趣,缺乏好奇心。
相關文章
-
關于高考后的心理問題,家長應該知道又到了令學生緊張令家長更緊張的階段,高考來臨,想必家長比孩子更緊張從而內心無法平靜,那么小編想告訴家長不要給孩子太大壓力
-
如何判斷兒童心理不健康現在每個家庭里面都是有一個小孩子的,而且家庭里面的小孩子非常的少,肯定會特別的愛護寶寶,然后有的人也是特別的溺愛寶寶,生
-
應付挫折的心理學辦法有哪些大家需要注意挫折的出現,很多人不能克服挫折,而且在人生的漫長旅途中,會遇到不同的影響,阻礙自己的一些絆腳石了,所以會出現
-
如何才能有效預防拖延癥有很多的人會出現拖延癥,做事比較邋遢,而且,喜歡扭扭捏捏,所以大家需要注意脫鹽癥的出現,有效進行預防,在日常生活中要制定
-
如何將你的孩子養出心理疾病?無論表面形式是偏執于快樂還是偏執于成就,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的過分投入都是在制造自戀的一代,這對我們的孩子來說是傷害。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