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健康的青少年心理表現
自私 轉型期以來的青少年,大都有程度不同的自私傾向。有人說自私是人的本性,與心理不健康無關。有這種看法的人,是受了“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哲學的影響。其實,當人生下來時,他的自我概念如同一張白紙。經過無我有物、有我無物和物我整合三個階段的順序發展,兒童健康的自我概念才逐漸發展出來。由于家庭教育方式的不當和社會的消極影響,有些兒童一直停留在有我無物的階段,并沒有把主觀和客觀、自我和環境有機整合起來。這種由自我概念發展障礙所導致的自我中心意識在行為表現上就是自私和沒有責任感。自私是不健康的自我觀念,同時又是其他異常心理和行為的根源。
任性 任性是一種由本我決定的無規范心態和非理性行為,本我是以快樂追求和需求的立即滿足為特征的,在行為表現上就是任性,即無拘無束、無法無天的狀態。有必要把它與率性區別開來。率性而為表示天真,任性胡來則表示粗野。任性是率性的過度,和它的不足——斂性一樣,都是惡行的特征。斂性順受不是成熟,任性粗野也不是天真。健康的人格包括本我、自我、超我三個組成部分,它們分別代表獸、人、神的品質。只有本我而沒有自我和超我的人,實際上仍然停留在獸類的水平而并沒有達到人類的層次,更不用說神的境界了。自我是人格中最理性化的部分,是健康心態的標志。
嫉妒 嫉妒是由自私所產生的一種狹獈的排他和仇他心理。嫉妒的人不能見到別人比他強,只要發現別人比他強,他就眼紅,常有“既生瑜,何生亮”之感慨。由于青少年尚未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評價和判斷事物常常以我劃線,在嫉妒的心理基礎上很容易走上拉幫結派、黨同伐異的道路。英國大文豪莎士比亞早就告誡我們說:“警惕嫉妒,它是開創惡例的綠眼睛怪物,這意味著它貪得無厭。”嫉妒往往是貪婪和不擇手段的溫床,它像盤踞在一個人心里的毒蛇一樣,瘋狂地吞噬著其人性中一切善良的東西,直至把這個人變成毒蛇,再去傷害他人。
叛逆 對青少年來說,叛逆是一種極端的逆反心理。從成都發生的“沈鵬弒母”案,到溫州發生的砍死奶奶案,再到廣東發生的少女殺死奶奶案,這些接二連三披露的殺害至親的案例說明,一些青少年存在著嚴重的叛逆心理。這種叛逆心理產生于可憐的適應能力:經受不了批評、挫折和壓力。從本能地任性胡來、我行我素,到不辨是非、不識好歹、以暴力抗拒家人管教,到糊里糊涂地走向死亡,就是叛逆性格的行為邏輯。一般而言,青春叛逆是青少年生命周期發展的必經階段。但是在轉型期的中國,這種心理危機已經演化成一種社會病態。它部分是不良家庭教育的自然惡果,多半是家庭——社會環境的無意塑造。一些青少年在家庭排行中獨一無二的霸權地位,客觀上使他們不僅不能發展出競爭觀念、合作精神和責任意識,而且使他們很容易養成飛揚跋扈、專橫殘暴的性格。事實證明,這種具有強烈控制欲而適應能力又極差的孩子,走上社會遇到挫折就有可能走上暴力犯罪的道路:或從事自殺,或進行謀殺。其實,這兩種極端行為的根子是一個:青春叛逆。這就是為什么在青少年自殺率上升的同時,謀殺率也在上升的原因。
浮躁 轉型期的中國,青少年存在著程度不同的浮躁心理。浮躁意指輕浮急躁,做事踏不下心來,沒有耐性,見異思遷,好大喜功,充滿“天上掉餡餅”的幻想,沒有腳踏實地的艱苦奮斗精神,卻存在著僥幸成功的奢望……凡此種種,都是浮躁心態的表現。浮躁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但它還不是狂躁。狂躁是一種精神病態,需要臨床干預。盡管如此,我們絕不能忽視浮躁這種不健康的心理對青少年的危害。因為它可能導致青少年為了僥幸成功而鋌而走險,掉進違法犯罪之深淵。從某種意義上說,青少年的浮躁是由社會的浮躁傳染的。社會少些喧囂和形式主義活動,青少年的浮躁心態亦會減少。
憂郁 由于家庭變故或個人的不幸遭遇,或一些個人成長上的煩惱,一些青少年還常常表現出某種憂郁心理。憂郁是長時間處于一種郁郁寡歡、愁眉不展的心情狀態。雖然莎士比亞說過“憂郁是狂躁的護士”,但憂郁本身并不是一種健康的心理狀態。況且,臨床經驗證明,憂郁經常和狂躁結伴而行,有些人在一陣狂躁之后,接踵而來的便是憂郁。具有這二極情緒的精神病人比只具有躁狂癥或憂郁癥的單極病人更加難以治療。對于一般的憂郁心理,英國詩人拜倫曾經這樣描寫它:“憂郁坐在我身上,像伴隨著天空的一塊云,它不讓一道陽光穿過,也不讓一滴雨落下,最后,而是擴散它自己。它像人與人之間的妒忌——一種永恒的薄霧——扭曲天和地。”具有憂郁心態的人不僅在生活中沒有陽光,而且影響其親密人際關系的建立和自我評價。而且,與憂郁結伴而行的是自卑和自戀。
自卑 目前,相當一部分青少年存在著嚴重的自卑心理。自卑是自尊的缺乏狀態,它和自尊的過度狀態——自大——一樣,都是不健康的心理特征。缺乏自信心,遇事退縮,懷疑自己的能力,稍有不順利就打退堂鼓,甚至無端地萌發某種負罪感來,這些都是自卑的表現。按照埃里克森的觀點,兒童和青少年的自卑是由不充分和不適當的社會化造成的。在嬰兒期,如果它的需要都能得到及時的滿足,嬰兒感知到自己生活在一個安全的世界,它就會發展出對這個世界的基本信任感來。相反,它對這個世界的基本態度就是不信任。在此基礎上,如果家長或其他監護人對其幼稚的動作、好奇的發問和創造性的沖動進行干預、嘲笑和限制,兒童和青少年就很容易養成懷疑、內疚和自卑的性格。對于自卑的青少年要倍加關懷和鼓勵,家長和老師要多對他(她)說:“你能行!”并讓他們大聲說出“我能行!”
-
關于高考后的心理問題,家長應該知道又到了令學生緊張令家長更緊張的階段,高考來臨,想必家長比孩子更緊張從而內心無法平靜,那么小編想告訴家長不要給孩子太大壓力
-
如何判斷兒童心理不健康現在每個家庭里面都是有一個小孩子的,而且家庭里面的小孩子非常的少,肯定會特別的愛護寶寶,然后有的人也是特別的溺愛寶寶,生
-
應付挫折的心理學辦法有哪些大家需要注意挫折的出現,很多人不能克服挫折,而且在人生的漫長旅途中,會遇到不同的影響,阻礙自己的一些絆腳石了,所以會出現
-
如何才能有效預防拖延癥有很多的人會出現拖延癥,做事比較邋遢,而且,喜歡扭扭捏捏,所以大家需要注意脫鹽癥的出現,有效進行預防,在日常生活中要制定
-
如何將你的孩子養出心理疾病?無論表面形式是偏執于快樂還是偏執于成就,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的過分投入都是在制造自戀的一代,這對我們的孩子來說是傷害。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