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艾"情毀了你的前途
2010年,杭州市西湖區疾控中心在所轄的三所大學結合體檢,抽查了三所大學2000名大學生,結果發現有8名學生感染上艾滋病病毒,陽性率在0.4%。
2010年廣州數據顯示,在性傳播途徑中,男同性戀群體內的艾滋病感染率,比7年前增加了5倍,大學生以及五十歲以上老年人病例數增加較快。
2011年,在東莞市疾控中心的“世界艾滋病日”宣傳咨詢活動中,據報道再次出現大學生感染者。
從數據上看,目前大學生群體中艾滋病患者比例還不算太大,但卻有向這一群體急劇傳播的趨勢。大學生艾滋感染群體擴大,艾滋病感染者中70%是青少年。這說明,艾滋病人群以青少年為主,這無疑為大學生群體敲響了警鐘。
之所以要警惕艾滋病向大學生群體的蔓延,原因無外乎兩個:
一是源自大學生較為開放的性觀念。當前中國年輕人性觀念日益開放,而性教育相對缺乏,可能會增加包括大學生在內的年輕人感染艾滋病的風險。言下之意,性觀念的開放和性教育的缺失,將會極大地提高艾滋病與大學生“親密接觸”的機率。
二是源自大學生普遍性知識缺乏及性安全意識淡薄的現狀。最近一次性行為中,只有60%左右的人使用了安全套。在艾滋病傳播渠道的問題上,有三成的人 竟然認為被蚊蟲叮咬會傳播。而在安全套的用途方面,安全套時,學生的答案幾乎一樣:“安全套就是避孕套,主要是為了避孕才會用。”大學生對安全套的防治性 病尤其是艾滋病的傳播方面了解著實有限。由此可見中國大學生性知識是如何貧乏,艾滋病預防的意識是如何淡薄的了。
通過對目前掌握的大學生艾滋病患者的病例分析,我們有理由相信:大學生感染艾滋病的途徑主要有三種:一是性關系較紊亂者,由于擁有多個性伴侶,又缺 乏安全意識,結果染上艾滋病的機率較高;二是同性戀患者。從世界范圍來看,艾滋病患者的兩大病因是吸毒與同性戀,這一趨勢也在大學生群體有所反映。根據衛 生部數據,學生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數呈逐年上升趨勢。這些學生病例中,同性傳播所占比例從8%上升為36.9%,排第一位。三是與外國人存在性關系 者。武漢某高校女大學生的“艾滋”故事便很鮮明地體現了這一點。2005年,外語系22歲女大學生,在其巴哈馬籍男朋友離開武漢回國治療艾滋病之后,發現 自己不幸被傳染上艾滋病。很明顯的是,她的巴哈馬籍男友向她隱瞞了艾滋病史,導致她最終感染上艾滋病。
由于種種原因,人們對第三種情況知之甚少,因為缺乏足夠的事例作為支撐。但女大學生的故事卻將這一現象的危害性真實而殘酷地呈現在我們面前。一個不 得不正視的現實是,目前在中國不少大學留學的外國留學生群體中,存在一部分艾滋病患者。他們在中國的留學生活中,很容易會在中國交女朋友并發生性關系,由 此給女大學生帶來致命的打擊。
隨著中國經濟的飛躍發展,越來越多的外國留學生選擇到中國留學,在中國中西部的許多大學中,來自非洲的黑人學生更是比比皆是。由此帶來的問題是,一部分留學生群體中是艾滋病攜帶者或潛藏攜帶者,他們有意無意地將艾滋病帶到中國,傳染給他們在中國的女朋友。
要命的是,有些女大學生以找留學生為榮,她們有的貪圖留學生的錢財,有的甚至無錢也心甘情愿地投懷送抱。這正好令那些性觀念頗為開放的外國留學生們 求之不得。由此帶來的結果是,當中國的女大學生癡情一片時,某些外國留學生卻做著“夜夜新歡”的美夢。有的男留學生,曾經每天換一個女朋友;有的男留學 生,因為在追求中國女大學生方面過于出格,曾經導致全校男生的游行反對。在這種極度不對等的“戀愛”中,其實極有可能埋下了“艾滋病”的禍根。
-
關于高考后的心理問題,家長應該知道又到了令學生緊張令家長更緊張的階段,高考來臨,想必家長比孩子更緊張從而內心無法平靜,那么小編想告訴家長不要給孩子太大壓力
-
如何判斷兒童心理不健康現在每個家庭里面都是有一個小孩子的,而且家庭里面的小孩子非常的少,肯定會特別的愛護寶寶,然后有的人也是特別的溺愛寶寶,生
-
應付挫折的心理學辦法有哪些大家需要注意挫折的出現,很多人不能克服挫折,而且在人生的漫長旅途中,會遇到不同的影響,阻礙自己的一些絆腳石了,所以會出現
-
如何才能有效預防拖延癥有很多的人會出現拖延癥,做事比較邋遢,而且,喜歡扭扭捏捏,所以大家需要注意脫鹽癥的出現,有效進行預防,在日常生活中要制定
-
如何將你的孩子養出心理疾。無論表面形式是偏執于快樂還是偏執于成就,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的過分投入都是在制造自戀的一代,這對我們的孩子來說是傷害。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