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的“個性”教育,給我們帶來什么?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現代教育的體制下,學校成為了受教育者一個非常重要的場所。而近期,在學校教育中卻頻頻報道出一例例的“另類教育”,吸引著大眾的眼球。大家不禁在思考,這些“另類”做法,究竟會給孩子帶來什么?會給學校教育帶來怎樣的問題?又會給社會帶來如何的啟示?
西安某小學給品德、學習成績稍差的學生戴上了綠領巾,以此與加入少先隊的紅領巾學生區別,并稱此舉為激勵機制;廣州某小學對13名學生進行智力測試,希望通過測試對這群上課不積極、精神不集中的差生進行特殊管理,成績不納入平均分計算。
中國是個體制大國,自古孔子倡導禮節,即是原始階級意識的文化基礎。中華民族雖然經過五千年的蛻變,但對于人的分類還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延續。而如今,這種區分觀念也要在小學教育中有所體現?雖然每個學校的教育觀念各有不同,但最起碼的平等教育卻應該是大前提。學校出于對教育效果和教學評估,采用對學生進行分等級、排優差,以此來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確實有些貽笑大方。有些家長甚至覺得如此對待學生,是對人性的一種歧視。
專家說,人的發展分為八階段,其中7歲到12歲,需要面對學業上的心理危機,如果得到良好發展,會成為勤奮學習、積極向上的好學生,但一旦因為種種原因得不到良好發展,則有可能發展發自卑性格、缺乏能力感。小學階段的學生剛好處在這一心理周期,這時如果在學校教育過程中,因為表現欠佳而被貼上“差生”的標簽,所帶來的后續影響可能不僅僅只是得到“激勵”那么簡單。
相關文章
-
關于高考后的心理問題,家長應該知道又到了令學生緊張令家長更緊張的階段,高考來臨,想必家長比孩子更緊張從而內心無法平靜,那么小編想告訴家長不要給孩子太大壓力
-
如何判斷兒童心理不健康現在每個家庭里面都是有一個小孩子的,而且家庭里面的小孩子非常的少,肯定會特別的愛護寶寶,然后有的人也是特別的溺愛寶寶,生
-
應付挫折的心理學辦法有哪些大家需要注意挫折的出現,很多人不能克服挫折,而且在人生的漫長旅途中,會遇到不同的影響,阻礙自己的一些絆腳石了,所以會出現
-
如何才能有效預防拖延癥有很多的人會出現拖延癥,做事比較邋遢,而且,喜歡扭扭捏捏,所以大家需要注意脫鹽癥的出現,有效進行預防,在日常生活中要制定
-
如何將你的孩子養出心理疾病?無論表面形式是偏執于快樂還是偏執于成就,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的過分投入都是在制造自戀的一代,這對我們的孩子來說是傷害。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