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松對付“反對依賴”
法國巴黎格式塔心理治療研究中心主任、心理學家馬斯克利把青春期孩子的反叛稱為“反對依賴”,他認為,這是個人成長必經的階段:“這是從孩童的依賴轉向成人獨立的過渡階段。在還沒有能力完全擺脫父母或他人權威的束縛之前,青少年會先采取反抗的態(tài)度和方式。”因此,跟父母或權威唱反調是有利于個人獨立人格的形成和確立的,且是必不可少的。然而,當這一反叛階段延長至成人階段,并且有成為習慣的趨勢時,就會產生問題。“成年人有唱反調的癖好,表明他還沒有獲得自立,仍舊‘順從’他人的影響,不能確定自己的位置。”
讓自己變得重要的方式
跟別人唱反調,在某些人身上是因為缺乏自我肯定,在另一些人身上可能是因為個性太強。因此,那些野心很大的人,那些“頭頭”,那些無法忍受別人比自己強、別人的創(chuàng)意比自己好的人,都可能傾向于與他人“針鋒相對”,因為唯一能顯示自己地位、使自己有力量去面對競爭者的手段,就是否決和反對別人的任何意見。
有些人往往意識不到,這種辯駁游戲是為了讓自己變得重要的伎倆。36歲的新聞記者馬克就很擅用這個伎倆:“別人都叫我‘但是先生’,這成了我的標簽,當然,這并不是什么好名聲,但至少別人都知道我。”
童年不安的延續(xù)
當反對別人成了習慣、甚至成了第一反應時,就會影響到人際交往的順暢,甚至出現(xiàn)緊張僵持的局面。那些喜歡頂嘴的人經常無法忍受被別人感動,愛情關系上也趨向于不穩(wěn)定。心理學家認為,這類態(tài)度說明,當事人害怕被別人的要求所左右或是被別人吞沒。這種對外界的不信任,一方面可能是某種病態(tài)的心理所致,另一方面也可能緣于小時候的不安:孩童時代感覺自己過于屈從父母的要求和愿望,成年后,面對他人提出的要求,因為害怕重新體驗小時候的“被壓制”,會不自覺地拒絕接受一切,不管好壞。
不善于表達自己的不滿和憤怒
否認,反駁,對抗,這些行為也是一種表達自己侵略性的隱蔽方式。總是唱反調的狀態(tài),說明當事人不善于怨恨別人和表達自己的憤怒。比如,瑪麗的丈夫每天回家都特別晚,可是她并不直接告訴丈夫自己的情緒,而是一貫拒絕和丈夫晚上一起外出。在格式塔心理學中,這一行為被稱為“侵略性轉換”。只有當事人學會認識到自己侵略性反抗沖動的真正原因,并直接表達出來,這個問題才能解決。
-
關于高考后的心理問題,家長應該知道又到了令學生緊張令家長更緊張的階段,高考來臨,想必家長比孩子更緊張從而內心無法平靜,那么小編想告訴家長不要給孩子太大壓力
-
如何判斷兒童心理不健康現(xiàn)在每個家庭里面都是有一個小孩子的,而且家庭里面的小孩子非常的少,肯定會特別的愛護寶寶,然后有的人也是特別的溺愛寶寶,生
-
應付挫折的心理學辦法有哪些大家需要注意挫折的出現(xiàn),很多人不能克服挫折,而且在人生的漫長旅途中,會遇到不同的影響,阻礙自己的一些絆腳石了,所以會出現(xiàn)
-
如何才能有效預防拖延癥有很多的人會出現(xiàn)拖延癥,做事比較邋遢,而且,喜歡扭扭捏捏,所以大家需要注意脫鹽癥的出現(xiàn),有效進行預防,在日常生活中要制定
-
如何將你的孩子養(yǎng)出心理疾病?無論表面形式是偏執(zhí)于快樂還是偏執(zhí)于成就,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家長的過分投入都是在制造自戀的一代,這對我們的孩子來說是傷害。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