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滿足孩子“自我成長”型冒險
青少年的時候,是冒險行為的高發期。假期的來臨,更是讓家長們非常煩憂,那我們應該如何引導青少年,讓他們避免肆意冒險呢?
6月25日,央視在新聞聯播中播了段視頻:有兩個孩子在汽車川流不息的馬路上進行橫穿馬路的比賽。兩人先后三次在汽車飛駛的空隙間急穿過了馬路;但在第四次穿越時,第一個孩子跑過去了,第二個孩子在跑到路中間時,被一輛飛駛而來的汽車撞飛兩米多遠后跌落地上……
青少年時期,是冒險行為的高發期。假期,更是其冒險的大好時機。如此,我們應如何引導其勇敢精神,而又防范其意外傷害?
1、青少年更愿意冒險
青年人肌肉柔軟、反應機敏、耳聰目明,應該是最好的駕駛者了吧?但美國公路安全保險研究所的研究表明:青年人發生車禍的幾率,比年長司機高四倍;因車禍死亡的幾率,是年長者的三倍。車禍,是造成青少年意外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為何會如此?有個原因是,青年人愛冒險!
幾位大一學生自駕春游,路遇暴雨,在街邊店吃飯時,老司機們都說雨太大,要避一避,而一位大學生卻說:我是騎摩托長大的,開車是小菜一碟。雨中超車,和迎面而來的車相撞!
英國倫敦大學的一項研究也證明了這一點:研究人員讓86名年齡在9歲至35歲之間的男性玩電腦游戲。結果發現,青少年組在“幸運脫險”的境遇中,比其他年齡段的人,感受到了更大的愉悅。
隨著年齡增長,各種風險行為不斷出現,并在青少年時期達到頂峰。而最高風險行為,多見于14歲左右的青少年。
冒險行為,有一類是“社會許可的冒險行為”,這里蘊含著一種積極可貴的勇敢精神。
如,國內媒體報道:日前,北大一名學生因冒險攀爬險路而在鳳凰嶺遇難;國外媒體報道:英國一群大學生,成功探密希臘克里特島上一個地下大洞穴(洞底距地面550多米)。這是人類首次進入這個洞穴。
還有一類是“問題行為”,其冒險是為了尋求刺激。
如,據美聯社報道:愛達荷州兩名年輕人玩危險游戲喪命。警方懷疑是他們故意切斷大腦的血液輸送,以圖在大腦因短暫缺氧而產生的“轟鳴”中得到刺激,結果賠上了性命;就在幾周前,有兩名年輕人在高速行駛的車的頂部玩“沖浪”,慘遭不幸。
再如,在哥倫比亞,一些青少年迷戀上了“臥軌游戲”。當火車呼嘯而來時,他們臥在列車與鐵軌之間的間隙,尋求刺激。如此冒險,還有吸毒、酗酒、抽煙、打架斗毆,以及進行其他無保護性的行為等。
-
關于高考后的心理問題,家長應該知道又到了令學生緊張令家長更緊張的階段,高考來臨,想必家長比孩子更緊張從而內心無法平靜,那么小編想告訴家長不要給孩子太大壓力
-
如何判斷兒童心理不健康現在每個家庭里面都是有一個小孩子的,而且家庭里面的小孩子非常的少,肯定會特別的愛護寶寶,然后有的人也是特別的溺愛寶寶,生
-
應付挫折的心理學辦法有哪些大家需要注意挫折的出現,很多人不能克服挫折,而且在人生的漫長旅途中,會遇到不同的影響,阻礙自己的一些絆腳石了,所以會出現
-
如何才能有效預防拖延癥有很多的人會出現拖延癥,做事比較邋遢,而且,喜歡扭扭捏捏,所以大家需要注意脫鹽癥的出現,有效進行預防,在日常生活中要制定
-
如何將你的孩子養出心理疾病?無論表面形式是偏執于快樂還是偏執于成就,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的過分投入都是在制造自戀的一代,這對我們的孩子來說是傷害。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