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了解自己心理越不舒服?
有時候我們會發現越是了解自己,越是覺得毛病一大堆,問題不能解決,心理會越發難過。
真正的自我探索是不能借助言語的。唯一的工具是感覺;唯一的技術是接納與認同;要達到的唯一境界是無限。不然,所謂的自我探索出的結果只是言語產物。
我40歲,屬于自我探索比較深的人,可是我覺得自己并不快樂。我發現,探索越多、越深,在現實生活中獲取快樂和幸福的能力越弱。在探索自我的同時,一些負面情緒也不時糾纏我?晌疑磉呌幸恍┤嘶畹煤芎唵,從不想深刻的問題,但依舊快活。探索自我一定有必要嗎?人可以不自我探索得那么深嗎?
我猜你并不真正了解自我探索的意義與方法。現在市面上流行的自我成長小組不能算是自我探索,只能算是用心理分析,或者用被老師篡改、誤讀的心理學語言重新編譯或建構我們的過去。這樣的自我探索充滿創傷感,盡管這樣的探索背后有所謂的整合與療傷,但據我的經驗,老師把更多精力放在“發現”你的問題,把痊愈的責任更多歸屬給你自己。這就是為什么自我探索會激發更多的負面情緒,增加人的喪失感——傷口被打開,卻沒有人告訴他/她怎么把它縫合好。
自我探索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按照某種理論或言語模型去梳理自己的過去與現在/內心與現實/自我與人際?蛇@不是探索,而是重新把自己言語化,因為結論是現成的,你只需要知道,不需要思考。盡管這樣的重新結構是一種對過去的解放,會在短時間有釋放感,不過,新的言語詮釋又會像枷鎖,讓你失去被解放的滋味。你的信里有一個字:“深”,這是經典的精神分析說法。有沒有更深的自我,或者有沒有確實的自我邊界,心理學至今都說不清。人能夠知覺到的自我仍然是自我的投影——鏡像自我。
第二種自我探索是對自我覺知。沒有言語、分類、對錯,沒有批評與判斷你能知覺的一切都是自我的部分,宇宙/自然/人與物/存在與虛無/生與死你能感覺到的都構成你的自我范疇。自我探索就是擴大知覺的能力與范圍,類似達摩十年面壁,從對自我的知覺展開對宇宙、生命的探索。
真正的自我探索是不能借助言語的(心理分析是很暴力的言語)。唯一的工具是感覺;唯一的技術是接納與認同;要達到的唯一境界是無限。不然,所謂的自我探索出的結果只是言語產物,這樣的探索當然還不如那些活得簡單,從不對自我探索的人。
-
關于高考后的心理問題,家長應該知道又到了令學生緊張令家長更緊張的階段,高考來臨,想必家長比孩子更緊張從而內心無法平靜,那么小編想告訴家長不要給孩子太大壓力
-
如何判斷兒童心理不健康現在每個家庭里面都是有一個小孩子的,而且家庭里面的小孩子非常的少,肯定會特別的愛護寶寶,然后有的人也是特別的溺愛寶寶,生
-
應付挫折的心理學辦法有哪些大家需要注意挫折的出現,很多人不能克服挫折,而且在人生的漫長旅途中,會遇到不同的影響,阻礙自己的一些絆腳石了,所以會出現
-
如何才能有效預防拖延癥有很多的人會出現拖延癥,做事比較邋遢,而且,喜歡扭扭捏捏,所以大家需要注意脫鹽癥的出現,有效進行預防,在日常生活中要制定
-
如何將你的孩子養出心理疾?無論表面形式是偏執于快樂還是偏執于成就,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的過分投入都是在制造自戀的一代,這對我們的孩子來說是傷害。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