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應對具有攻擊性的小孩
生活中,我們會發現很多小孩子在與同伴玩耍或者自己玩樂的時候會出現一些攻擊性的行為,而父母不一定會重視,其實攻擊行為會妨礙孩子今后一生的發展,如果攻擊行為延續至青年和成年,就會出現人際關系緊張、社交困難。另外,攻擊行為與犯罪有一定關聯。
佳佳和莎莎正在畫畫,佳佳缺一支紅色的蠟筆,看見莎莎筆盒里有一支,伸手就去拿,嘴里還說:“這是我的。”莎莎不肯給他,佳佳氣得把莎莎畫畫的東西全扔掉,還用腳去踢莎莎。
佳佳所表現出來的行為在兒童心理學上稱為兒童攻擊行為。
攻擊行為是指因為欲望得不到滿足,采取有害他人、毀壞物品的行為。兒童攻擊行為常表現為打人、罵人、推人、踢人、搶別人的東西(或玩具)等。兒童的攻擊行為一般在3-6歲出現第一個高峰,10-11歲出現第二個高峰。總體來說,男孩以暴力攻擊居多,女孩以語言攻擊居多。
攻擊行為會妨礙孩子今后一生的發展,如果攻擊行為延續至青年和成年,就會出現人際關系緊張、社交困難。另外,攻擊行為與犯罪有一定關聯。心理學研究表明:70%的少年暴力罪犯在兒童期就被認定為有攻擊行為。也就是說,從小攻擊性強的孩子,如果不注意克服和制止,長大后容易走上違法犯罪道路。因此,如果孩子經常出現攻擊性較強的行為時,家長切不可掉以輕心,必須及早予以矯治。
攻擊行為的原因有如下一些:
遺傳因素
有些攻擊性強的兒童可能存在某些微小的基因缺陷。
家庭因素
有些家長慣于用暴力懲罰的方式來教育孩子,結果孩子也以同樣的方式來對待其他兒童,表現出攻擊行為。如有的家長只要孩子做錯事,就不分青紅皂白地打他一頓。孩子挨打以后,容易產生抵觸情緒。這種情緒一旦“轉稼”到別的人身上,就易找別人出氣,逐漸形成攻擊行為。又如有的家長對自己的孩子說:“如果有人欺侮你,你要狠狠地揍他。”在大人的縱容下,孩子容易發生攻擊行為。
環境因素
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通過一系列實驗證明,攻擊是觀察學習的結果。由于兒童模仿性強,是非辨別能力差,因此,孩子很容易模仿其周圍的人或是影視鏡頭里人物的攻擊行為。有資料表明,經常看暴力影視的兒童,容易出現攻擊行為。如果兒童經?幢┝τ耙暺、武打片,玩暴力電子游戲,會使孩子的攻擊性心理得到加強。
值得指出的是,如果一個孩子在偶然幾次的攻擊行為后,得到了“便宜”,嘗到了“好處”,其攻擊行為的欲望會有所增強。若再受到其他孩子的贊許,其攻擊行為就會日益加重。
-
關于高考后的心理問題,家長應該知道又到了令學生緊張令家長更緊張的階段,高考來臨,想必家長比孩子更緊張從而內心無法平靜,那么小編想告訴家長不要給孩子太大壓力
-
如何判斷兒童心理不健康現在每個家庭里面都是有一個小孩子的,而且家庭里面的小孩子非常的少,肯定會特別的愛護寶寶,然后有的人也是特別的溺愛寶寶,生
-
應付挫折的心理學辦法有哪些大家需要注意挫折的出現,很多人不能克服挫折,而且在人生的漫長旅途中,會遇到不同的影響,阻礙自己的一些絆腳石了,所以會出現
-
如何才能有效預防拖延癥有很多的人會出現拖延癥,做事比較邋遢,而且,喜歡扭扭捏捏,所以大家需要注意脫鹽癥的出現,有效進行預防,在日常生活中要制定
-
如何將你的孩子養出心理疾?無論表面形式是偏執于快樂還是偏執于成就,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的過分投入都是在制造自戀的一代,這對我們的孩子來說是傷害。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