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脾氣暴躁家長不能以暴制暴
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會見到一些脾氣比較暴躁的孩子,這時候,有的家長會耐心教育,有的家長卻會選擇以暴制暴。“我兒子脾氣暴躁,喜歡撒謊,還經常威脅我。”說起兒子小衛(化名),劉女士就抱怨個不停。苦惱不已的劉,希望心理咨詢師能幫她開出解決問題的“藥方”。
劉女士家住在柳州郊縣,兒子小衛下學期讀初三。劉對兒子的種種行為都非常不滿:早上不肯準時起床;每天不按時完成作業;喜歡玩電腦游戲……”最讓劉無法忍受的是,小衛很喜歡上網,如果得不到允許,他會以不寫作業、不上學來“抗議”。“我都快被這個兒子折磨瘋了。”劉帶著哭聲說。
在訪談中,心理咨詢師了解到,小衛雖然有諸多問題,但他的學習成績不差,而且還特別聽老師的話。劉說,長年以來,因為丈夫脾氣暴躁,而且比較忙,平時都是她一個人在管教孩子,每當孩子犯錯時,她就特別著急,忍不住大聲訓斥,甚至用毛線針等“刑具”伺候。若小衛看到媽媽真的生氣了,就會乖乖聽話,不過一旦他按照媽媽的要求完成了“任務”,他就會以威脅的態度要求媽媽答應自己的要求。受到“威脅”的劉當然很不滿,母子間經;ハ嘀肛熀屯{。
“這是一種‘壞能量’在母子之間流動。以暴制暴,相互威脅,成了母子間的表達方式。”心理咨詢師認為,孩子在逐漸成長,家長再試圖用強制性的手段來管教孩子,顯然不是好辦法。
當然,孩子需要學習遵守規則。心理咨詢師說,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學習遵守各種規則的最佳時機是在5歲到10歲的階段,此時若家長能夠以身作則、通過與孩子在實踐性的活動中學習、理解和遵守規則,效果會更好。
心理咨詢師建議劉女士,首先設法調動起丈夫教育孩子的積極性,夫妻雙方共同探討、參與對兒子的教育;不管孩子威脅的行為是什么,父母都要堅持一個原則:溫柔的堅持,不退讓。家長可以拒絕孩子過分的要求,但要充分理解孩子的愿望不能實現的失落,甚至可能是憤怒的情緒。家長對孩子不要再用威脅性的話語,以免孩子效仿;平常要及時用語言肯定孩子“已經做到”的地方,而不應該要求孩子在“做好”后才表揚。“教育孩子最主要是耐心,再耐心!”
-
關于高考后的心理問題,家長應該知道又到了令學生緊張令家長更緊張的階段,高考來臨,想必家長比孩子更緊張從而內心無法平靜,那么小編想告訴家長不要給孩子太大壓力
-
如何判斷兒童心理不健康現在每個家庭里面都是有一個小孩子的,而且家庭里面的小孩子非常的少,肯定會特別的愛護寶寶,然后有的人也是特別的溺愛寶寶,生
-
應付挫折的心理學辦法有哪些大家需要注意挫折的出現,很多人不能克服挫折,而且在人生的漫長旅途中,會遇到不同的影響,阻礙自己的一些絆腳石了,所以會出現
-
如何才能有效預防拖延癥有很多的人會出現拖延癥,做事比較邋遢,而且,喜歡扭扭捏捏,所以大家需要注意脫鹽癥的出現,有效進行預防,在日常生活中要制定
-
如何將你的孩子養出心理疾?無論表面形式是偏執于快樂還是偏執于成就,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的過分投入都是在制造自戀的一代,這對我們的孩子來說是傷害。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