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的作業有錯誤不要打叉
小學生是祖國未來的希望,面對小學生的錯誤,老師們也要照顧到孩子們的心理需求,不要輕易打叉重慶時報4月30日報道小學老師在批改作業時再不能打“×”了。昨日,記者從江北區教委獲悉,一份關于小學教師批改作業的相關要求將于近期出臺,這意味著“×”要退出小學生作業本。受訪老師認為,這對學生的身心健康非常有利,有益于增強學生自信心。小同學舉雙手贊成此措施。
“錯的”用約定符號指出
傳統批改作業的辦法是:對的打“√”,錯的打“×”。不少教育專家認為,這種做法過于簡單、粗暴,易刺傷學生自信心,而且學生只知道錯,不知道錯在哪里,也不知道如何改正。因此,江北區教委有關負責人透露,近期將出臺相關要求,提出教師在批改作業時,對的打“√”,錯的則用約定符號指出。如果是語文作業,字詞錯誤,在錯字下畫“-”,并在旁邊打上“?”,如果是句子錯了,在錯句下畫“———”,在下面打上“?”并在錯句旁提示怎樣表述才是正確的。
作文用A、B、C、D等級代替
批改作文也不再打分,用A、B、C、D等級代替,并且每個學生的作業都應附上老師的評語。另外,如果學生作業錯誤太多,學生可以申請老師不打等級分,也不寫定性評價,等學生訂正后再評分。
小同學舉雙手贊成
對此,觀音橋小學6年級語文教師宋老師講,不打“×”是素質教育新的體現,說明學校更注重學生的心理成長,是教育改革的進步。新村實驗小學、貓兒石小學等小學校的教師對不打“×”都表示歡迎,認為此舉措對學生的身心健康非常有利,可以避免學生盲目追求分數的心理,也有益于增強學生自信心。新村實驗小學一負責人說,小學階段的教育重在個人習慣和素質的培養,作業本上不再出現“×”,對老師來說是很簡單的操作,但對學生來講則意義重大。傳統教育的影響,使學生一見“×”,就覺得自己成績差,“×”多了,有的學生干脆不去管了,這對10歲左右的孩子來講,會產生較大的影響。
-
關于高考后的心理問題,家長應該知道又到了令學生緊張令家長更緊張的階段,高考來臨,想必家長比孩子更緊張從而內心無法平靜,那么小編想告訴家長不要給孩子太大壓力
-
如何判斷兒童心理不健康現在每個家庭里面都是有一個小孩子的,而且家庭里面的小孩子非常的少,肯定會特別的愛護寶寶,然后有的人也是特別的溺愛寶寶,生
-
應付挫折的心理學辦法有哪些大家需要注意挫折的出現,很多人不能克服挫折,而且在人生的漫長旅途中,會遇到不同的影響,阻礙自己的一些絆腳石了,所以會出現
-
如何才能有效預防拖延癥有很多的人會出現拖延癥,做事比較邋遢,而且,喜歡扭扭捏捏,所以大家需要注意脫鹽癥的出現,有效進行預防,在日常生活中要制定
-
如何將你的孩子養出心理疾病?無論表面形式是偏執于快樂還是偏執于成就,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的過分投入都是在制造自戀的一代,這對我們的孩子來說是傷害。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