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怎樣去正確對待孩子的吃手行為呢
我們都知道,寶寶在剛剛出生時,眼睛還沒有完全能夠睜開,寶寶是通過嘴巴來認識這個世界的,而手對于大腦還沒有完全發育的寶寶來說,只是一個外在的東西,而不是自己身體的一個器官。因此寶寶常會用嘴來吃手、啃玩具、咬衣角。從一開始吸吮整個手,到靈巧地吸吮某個手指,這說明:孩子大腦支配自己行動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從而能夠促進大腦、手和眼的協調能力。
對于2~3個月的寶寶來說,吃手標志著寶寶的心理發育進入到一個新階段──手指功能的分化和初期的手眼協調階段,是智力發展的一種信號。家長應該為他高興才對呢!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把嬰兒出生后第一年稱為“口腔期”,是人格發展的第一個基礎階段。吃活動是嬰兒期獲得滿足的最佳、最主要途徑。
2~3個月寶寶正處于口唇快感期,如果吸吮的需要得不到滿足會影響其身心發展,長大以后,很容易出現咬指甲、吸煙等不良習慣,甚至容易產生脾氣暴躁、心理焦慮、對人缺乏信任感等現象。家長若能細心觀察,就會發現當寶寶感到不安、煩躁、緊張時,吃手會鎮靜寶寶的情緒。有的寶寶在淺睡狀態時,會用吮手指來尋求自我安慰而重新入睡。
總之,吃手是寶寶成長過程中一種心理需求和一過性行為,是寶寶一種健康的自我安慰的方式。在正常發育情況下,寶寶不會養成吃手的習慣,家長不必擔心,也無需設法阻止。
雖然吃手是孩子的學習行為,但當孩子吃手時,家長還是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要注意孩子的手與玩具的衛生。家長要勤為孩子洗手,把玩具進行消毒處理,使孩子吃得“衛生”,避免傳染病;防止異物傷害孩子。孩子能夠到的地方,不要放鈕扣、豆子等可能放入口中引起氣管或食管異物的小物品,玩具等也要無銳角、邊,否則會傷害孩子;注意“孤獨”引起的吃手行為。有時家長忽視與嬰兒的交流,孩子會由于缺少愛撫,以吃手的方式自我慰藉,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這表明孩子感到孤獨,需要與大人交流,應引起家長的注意。
孩子到了3~4歲還吸吮手指,則是一種倒退的行為表現。當孩子焦慮和緊張時便會倒退回嬰兒時期,用吸吮來滿足口腔的欲望,以減少其內心的憂慮。在這背后往往隱藏著許多潛在的原因:孩子的身體問題是孩子體內缺少微量元素,象鋅、鐵等;孩子的心理問題是孩子心理不健康,表現為壓抑、焦慮、強制、逆反等;孩子感覺無聊時也會吃手指;孩子的好奇心養成吃手的嗜好。
對于已有這種不良習慣的孩子,家長在家里要注意用適當的方法對孩子進行糾正:首先要帶孩子進行微量元素檢查,若是因缺少微量元素引起就要及時補鐵鋅類微量元素;請心理醫生看看是否有心理上的毛病,若有問題的話,就要進行心理治療;對吃手的孩子不能采取強硬措施,任何形式的打罵或懲罰都無效,且帶來副作用。要以鼓勵的方式來促進孩子改掉壞習慣;
-
關于高考后的心理問題,家長應該知道又到了令學生緊張令家長更緊張的階段,高考來臨,想必家長比孩子更緊張從而內心無法平靜,那么小編想告訴家長不要給孩子太大壓力
-
如何判斷兒童心理不健康現在每個家庭里面都是有一個小孩子的,而且家庭里面的小孩子非常的少,肯定會特別的愛護寶寶,然后有的人也是特別的溺愛寶寶,生
-
應付挫折的心理學辦法有哪些大家需要注意挫折的出現,很多人不能克服挫折,而且在人生的漫長旅途中,會遇到不同的影響,阻礙自己的一些絆腳石了,所以會出現
-
如何才能有效預防拖延癥有很多的人會出現拖延癥,做事比較邋遢,而且,喜歡扭扭捏捏,所以大家需要注意脫鹽癥的出現,有效進行預防,在日常生活中要制定
-
如何將你的孩子養出心理疾病?無論表面形式是偏執于快樂還是偏執于成就,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的過分投入都是在制造自戀的一代,這對我們的孩子來說是傷害。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