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眼里的父母形象
你知道你家的寶寶是怎樣想你的嗎?在他們的眼里你的形象好嗎?他們對你有什么不滿的嗎?
案例點評
制造“反感”的N個理由
每個父母都希望子女健康幸福、快樂成長,然而這份愛心卻換來孩子們的反感,這其中的誤區到底在哪里?記者就幾類典型案例采訪了有關專家。(文中出現的人名均為化名)
●“高期望”型:父母要求不現實
“這次中考沒考進前五,又被老媽K了一通。”昨天在東城區銀座百貨旁邊,一位身穿校服的初三學生臉色憂郁地告訴記者。
其實這位名叫蕭蕭的女孩成績一直不錯,不過一心想把她培養成“哈佛女孩”的父母并不滿意她現在的成績,而是要求她一定考進市重點高中,將來進入北大深造。
一說起父母,蕭蕭一臉的不滿:“整天嘮叨個不停,沒完沒了的。懶得搭理他們!”
診斷:過高期望造“失敗者”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云曉透露,今天父母對孩子的學歷期待和學習成績的要求與現實可能性嚴重脫節。日前他們所做的一項調查顯示,大約55%的父母希望孩子讀到博士學位;83.6%的中學生父母要求孩子考試成績要在前15名。
“如此高的期望和要求,對于大多數孩子來說,是絕對不可實現的。”孫云曉對調查結果感到震驚,他認為,很多孩子因此成為“失敗者”,喪失了自信,陷入恐慌和痛苦之中。
●“有勞無獲”型:父母幫忙不得法
某中學初二學生王君在班級成績中等,屬于不太被老師關注的“邊緣人群”,而且還因喜愛音樂被家長視為“不務正業”。面對孩子這種狀況,他的媽媽急在心頭,使了不少招數幫助王君提高學習成績:不僅買了大堆的輔導資料,而且還請來名校大學生家教幫他補習數學和外語,最近又在四處打探“簽約輔導”的事兒……
“讓他們去折騰吧。”王君說,他越來越覺得上學沒意思,每天回家看到父母的臉色便覺得很煩。
診斷:幫助孩子要講方法
心理咨詢專家分析,面對孩子成長過程遭遇的挫折,不少家長往往根據自身的主觀判斷,尋找各種自認為“有效”的方法幫助孩子,但往往適得其反。
-
關于高考后的心理問題,家長應該知道又到了令學生緊張令家長更緊張的階段,高考來臨,想必家長比孩子更緊張從而內心無法平靜,那么小編想告訴家長不要給孩子太大壓力
-
如何判斷兒童心理不健康現在每個家庭里面都是有一個小孩子的,而且家庭里面的小孩子非常的少,肯定會特別的愛護寶寶,然后有的人也是特別的溺愛寶寶,生
-
應付挫折的心理學辦法有哪些大家需要注意挫折的出現,很多人不能克服挫折,而且在人生的漫長旅途中,會遇到不同的影響,阻礙自己的一些絆腳石了,所以會出現
-
如何才能有效預防拖延癥有很多的人會出現拖延癥,做事比較邋遢,而且,喜歡扭扭捏捏,所以大家需要注意脫鹽癥的出現,有效進行預防,在日常生活中要制定
-
如何將你的孩子養出心理疾病?無論表面形式是偏執于快樂還是偏執于成就,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的過分投入都是在制造自戀的一代,這對我們的孩子來說是傷害。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