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老習慣拿別人的東西怎么辦?
我女兒今年6歲,總愛拿別人的東西,說教勸導都無效。眼看她一天天長大,我真的不希望將來發生什么更嚴重的后果。孩子為什么會這樣?
李子勛回復:
對6歲的孩子來說,成人世界的可怕就是充滿了定義與概念。有些致命的概念:小時偷針,大時偷金;3歲看大,7歲看老;謊言讓鼻子變長等,讓孩子幼小的心靈涂炭。成人用謊言去制止孩子撒謊,通過“懲罰撒謊”讓自己感覺自己誠實、正直。其實,成人的世界才充滿謊言,也充滿偷竊,只是會自己合理化。
6歲孩子的內心沒有規則,缺少現實感,他/她知道不該拿別人的東西,但他/她可以用幻想的方式認為手里的東西是自己的,對一個東西愛不釋手,很自然就帶回家。父母要做的是立即取消他/她把玩這東西的權利,還要他/她付出一些成本,比如如何偷偷放回去,而不被人發現。孩子重復幾次無效勞動,就對拿別人的東西索然無趣。要教會孩子不拿別人的東西,前提在于教導孩子珍惜愛護自己的東西。愛惜東西的孩子很少會拿別人的,因為他/她找不到自己的東西很著急,就會理解別人丟東西的心情。聰明的父母會把“拿”別人東西看成一種幫助孩子建立規則的機會,讓孩子在錯誤中獲益。
跟孩子講道理不如從小在家里貫徹一種規則,比如這是爸爸的,這是媽媽的,未經允許不能隨便動。當然,前提是孩子的東西父母也不要隨心所欲地處理,要聽孩子的決定,或讓孩子自己管理。
有時,父母明知懲罰是錯的,還是依然如故,結果讓孩子“偷”的行為惡性循環。原則上,我不支持讓孩子公開去認錯,道歉。這樣的結果可能會讓孩子處在一種無法控制的復雜情景里,“偷”的意識被環境反復強化。父母內心如果存在一種對“偷”的文化禁忌,會無意識夸大孩子行為的嚴重性;處理父母對“偷”的內心焦慮,是心理醫生必須要做的事。
相關文章
-
關于高考后的心理問題,家長應該知道又到了令學生緊張令家長更緊張的階段,高考來臨,想必家長比孩子更緊張從而內心無法平靜,那么小編想告訴家長不要給孩子太大壓力
-
如何判斷兒童心理不健康現在每個家庭里面都是有一個小孩子的,而且家庭里面的小孩子非常的少,肯定會特別的愛護寶寶,然后有的人也是特別的溺愛寶寶,生
-
應付挫折的心理學辦法有哪些大家需要注意挫折的出現,很多人不能克服挫折,而且在人生的漫長旅途中,會遇到不同的影響,阻礙自己的一些絆腳石了,所以會出現
-
如何才能有效預防拖延癥有很多的人會出現拖延癥,做事比較邋遢,而且,喜歡扭扭捏捏,所以大家需要注意脫鹽癥的出現,有效進行預防,在日常生活中要制定
-
如何將你的孩子養出心理疾病?無論表面形式是偏執于快樂還是偏執于成就,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的過分投入都是在制造自戀的一代,這對我們的孩子來說是傷害。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