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心理障礙產生都有哪些原因
中學生心理障礙問題已成為當今重要的社會問題之一,近幾年的媒體也頻有報道。通過深入的調查,和在自己一年來教學實踐的觀察研究中,發現了不少中學生因學習壓力過大、家庭期望過高等原因,對父母和教師產生了抵觸情緒,父(母)子(女)關系、師生關系緊張,出現了嚴重“焦慮”癥狀,不能適應正常的學習生活和社會的變化,在人際交往中不能和他人和諧相處,在生活中不能忍受困難和挫折。
學生心理障礙的產生,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因:
⑴在日常交往中的心理問題—人際關系焦慮。學生的交往需要隨著年齡的增加而不斷擴大,但他們的交往能力如得不到正確的指導,往往只能停留在原始的水平上,甚至常常由于交往不當而產生這樣或那樣的心理問題。例如矛盾不能及時得到解決,就容易形成暴力對抗,封閉孤獨、派別流動或不良的心理。我班就曾有一個這樣的學生,他從初中就沉迷于玩電腦游戲,慢慢地就形成了一種孤僻的性格:不喜歡與別人交流,喜歡自己干自己的,不開心的時候也是因為沒有朋友可以傾訴,只會拿自己的身體自殘來進行發泄,那么這就是一種典型的人際關系焦慮癥的表現。
⑵在日常生活中的心理扭曲。在日常生活中,由于所處的客觀環境(家庭、社會、學校)的影響,例如家庭的糾紛、父母的離異造成孩子抑郁和焦慮;社會不良風氣,人際復雜關系造成孩子內心矛盾沖突與困惑疑慮;學校不得法的教育與教師嚴厲或放任,造成孩子對抗情緒或退縮畏懼等心理問題。但是往往這些問題是家長們忽略的問題,卻對學生造成很嚴重的心理上的影響。據我調查,我班上有拍拖現象的同學大部分都是父母離異,他們覺得家里根本給不了溫暖她們,心靈上是孤單的。但每次開家長會的時候,家長只會責備自己的孩子拍拖,但沒有認真思考過當中的原因或嘗試去尋找正確的引導方法。
⑶學習競爭帶來的無形壓力。即使我們在唱響素質教育這首流行曲,但真正操作起來,還是實行應試教育。沒辦法,因為我們還沒有找到一種比成績更好的考核手段;蛟S應試教育實在根深蒂固吧,從小學到高中,分數一直成為學生心理上的一個沉重的包袱,家長或者學校自覺或不自覺地剝奪了孩子們自由發展的時間和空間,阻礙了學生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的發展,影響了他們創造力的發揮,雖然我們老師一直在鼓勵學生大膽把心中所想的用語言表達出來,提倡答案是豐富多彩的。可是,似乎到考試的時候標準答案大多數還是只有一個。結果確實被我們每個人看得太重了:從6歲開始彈古箏,本來水平已經很高的,這位同學不但面對強大的學習壓力,而且還要面對術科方面的突破,但是在一次演出當中失敗了,這位同學感覺得相當的失落,結果成績急速下降,甚至對于古箏采取放棄的態度。成績在他眼中比什么都重要!
-
關于高考后的心理問題,家長應該知道又到了令學生緊張令家長更緊張的階段,高考來臨,想必家長比孩子更緊張從而內心無法平靜,那么小編想告訴家長不要給孩子太大壓力
-
如何判斷兒童心理不健康現在每個家庭里面都是有一個小孩子的,而且家庭里面的小孩子非常的少,肯定會特別的愛護寶寶,然后有的人也是特別的溺愛寶寶,生
-
應付挫折的心理學辦法有哪些大家需要注意挫折的出現,很多人不能克服挫折,而且在人生的漫長旅途中,會遇到不同的影響,阻礙自己的一些絆腳石了,所以會出現
-
如何才能有效預防拖延癥有很多的人會出現拖延癥,做事比較邋遢,而且,喜歡扭扭捏捏,所以大家需要注意脫鹽癥的出現,有效進行預防,在日常生活中要制定
-
如何將你的孩子養出心理疾?無論表面形式是偏執于快樂還是偏執于成就,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的過分投入都是在制造自戀的一代,這對我們的孩子來說是傷害。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