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進行親子溝通可以采用這些方法
如何進行親子溝通,才最有益于孩子的成長呢?著名心理學家格桑澤仁說,“你的方法對了,你的世界就對了。”如何掌握正確的方法呢?他提出了以下關于親子溝通的秘訣。
秘訣一
夢想越具體越好
“如果你早上起床的時候,第一句話就是跟自己說:‘又要上班了,好煩!’那么‘恭喜’你,今天你必將會成功實現自己‘煩’的目標!這就是所謂的‘心想事成’。”格桑用了非常生動的例子開場,說明“心理暗示”對人行為的強大作用。
父母和孩子的溝通也是一樣,“父母對孩子有著什么樣的期望呢?出人頭地?成龍成鳳?聽話順從?自力更生?”很多時候,孩子的成長是父母一生的目標,但為什么很多父母覺得孩子不是朝著自己想要的方向發展呢?其實很多做家長的只是按照自己的價值觀去塑造孩子,沒有給孩子和諧的發展氛圍,沒有給孩子種下一個“大夢”,育人目標不明確,溝通上也會出現很多問題。
格桑曾問過很多大學生為什么讀大學,得到的答案幾乎都是“讀大學可以找個好工作……”這樣的育人目的,不僅限制了孩子的發展,也使孩子失去了前進的動力。其實,目標決定人生的寬度,夢想決定人生的長度。有大夢才能成大器,一個有目標的人在遇到挫折時會改變方法,而一個沒目標的人會改變目標。當目標明確時,你便會跨越重重艱難去實現你的夢想。讓孩子從小關注國家、人類、自然界,從小幫助孩子樹立遠大的目標,會讓他們更有學習動力,在這樣強烈的心理暗示下,孩子也更有成功的希望。
操作錦囊
1、視覺化目標,給孩子精神上的夢想,而且越具體越好。有夢才會有追求,敢于清楚地做一個夢才會有奮斗的目標和動力。鼓勵、獎勵孩子或給孩子編織夢想時一定要根據孩子的特點,如果他是視覺型的孩子,一定要把夢想視覺化。比如你承諾給他的是一雙直排輪,不是簡單地說,你表現棒就給你買雙直排輪,而是要把穿上直排輪那種飛馳的感覺,和同學一起滑翔的快樂場景描繪出來。如果孩子說我的夢想是有一幢別墅,那要描述別墅是什么樣的,它面朝大海,海風輕拂,前面是柔軟的沙灘,可以快樂地玩沙……
2、想象是,假裝是,當作是,就是了。最先登上月球的人——阿姆斯特朗,從小的理想就是長大當飛行員。當他跟媽媽說“我要上月球”,媽媽的回答相當精彩:“記著回家哦!”
秘訣二
培養孩子的核心能力
格桑認為,父母希望孩子快樂健康成長,就要學會接納,接納孩子的一切和自己的一切,包括所有的優點和缺點。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燦爛點,也有自己的缺陷。而缺陷是美麗的,缺陷讓你獨一無二,缺陷也讓你與眾不同。
接納孩子的一切就意味著你不去苛求孩子,給自己和孩子快樂的心情。同時,要善于發現孩子的特質和已有的燦爛,而且越早發現越好。很多家長一直生活在補缺的路上,一直想著去修改孩子,太習慣發現不足,彌補不足。事實上揚優才是最有效的溝通方式,著名智障指揮家舟舟成功的例子就是揚優最好的成功例子。
操作錦囊
1、你想讓孩子接納你的觀點?請在表達你的觀點前,先認同他的話,再把自己的話拋給他,孩子更容易接受。
2、關注學習以外的東西。不要只注意孩子的學習成績,要關注學習以外的東西,把孩子放在一個大的世界里。
3、培養核心能力。核心能力決定他的成功速度。格桑認為,由專業知識、技能、思維和習慣組成的行業能力只占人的能力的15%,而以溝通能力、團隊能力、處理情緒、創新和領導能力組成的核心能力才是最重要的能力。比如試著讓孩子當“一周家長”,買菜,可以讓孩子學會和陌生人溝通;照顧全家生活,可以鍛煉她的團隊意識;買菜時討價還價,則能訓練孩子如何處理情緒;每天變著花樣吃菜,可以訓練創新;買什么菜怎么做,則能鍛煉孩子的領導能力。
秘訣三
家長要適時示弱
在講座上,格桑讓大家玩了個“行為引導”的游戲,他一邊說“托下巴”,一邊做“托腮”的動作,結果絕大部分家長都做出了“托腮”的動作,生動顯示了父母的行為比語言更能影響孩子。
所以家長應該身體力行,以積極向上的行為引導孩子成長。同時,要學會在孩子面前示弱,不要總在孩子面前扮演強者或權威。要讓孩子知道,家長也有做錯的時候,家長也有工作的苦惱,家長也有很累的時候,家長也需要安慰和照顧……家是講感覺的地方,你和孩子溝通的語氣、體位比你溝通的內容更重要。和孩子溝通時要注意,對話的最佳的體位不是面對面,而是和孩子肩并肩,站在他的右側。如果孩子比你矮,你要蹲下來。
-
關于高考后的心理問題,家長應該知道又到了令學生緊張令家長更緊張的階段,高考來臨,想必家長比孩子更緊張從而內心無法平靜,那么小編想告訴家長不要給孩子太大壓力
-
如何判斷兒童心理不健康現在每個家庭里面都是有一個小孩子的,而且家庭里面的小孩子非常的少,肯定會特別的愛護寶寶,然后有的人也是特別的溺愛寶寶,生
-
應付挫折的心理學辦法有哪些大家需要注意挫折的出現,很多人不能克服挫折,而且在人生的漫長旅途中,會遇到不同的影響,阻礙自己的一些絆腳石了,所以會出現
-
如何才能有效預防拖延癥有很多的人會出現拖延癥,做事比較邋遢,而且,喜歡扭扭捏捏,所以大家需要注意脫鹽癥的出現,有效進行預防,在日常生活中要制定
-
如何將你的孩子養出心理疾病?無論表面形式是偏執于快樂還是偏執于成就,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的過分投入都是在制造自戀的一代,這對我們的孩子來說是傷害。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