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稱性教育畫面不宜過于粗暴
近日,家長和社會上存在一個觀點,認為開放的性教育氛圍會引發孩子性行為,進而產生其他“后遺癥”,如性病、懷孕、流產等。專家指出,用直接的語言描述性并沒有錯,但語言和畫面不宜過于粗暴,可以“溫和”些。
性教育,態度至關重要
日前,在“中德合作———廣醫微創技術臨床基地落戶廣州暨泌尿·男科學術交流會”上,廣州協佳泌尿科醫院院長董誠表示,性教育不僅是知識的傳遞,還有價值取向和態度的傳播。
他舉了個例子,比如同樣是一幅成人性交的圖片,對于一張白紙的孩子來說,對于自己未知和好奇的東西就會提出疑問。如果此時成人看了遮遮掩掩,欲言還羞,用很神秘的態度隱瞞孩子,反而會增強孩子的好奇心,甚至讓孩子覺得是不好的骯臟的東西,不利于孩子樹立對性的科學態度。
如果學前期不重視孩子的性教育,僅僅從小學開始,貌似有點晚了。董誠建議,按照國際慣例,孩子在3~5歲學前期就要進行啟蒙性教育了。“學前期孩子會經歷一個性別和出生敏感期,會對這方面的問題產生興趣,這個時候,父母適時、隨機地介入性啟蒙教育,是很必要的。”
“性放縱”其實也是性盲
據有關部門調查顯示,70%青少年性知識來自黃色網站,20%通過書籍獲得,只有約1%來自學校和家長。在對某小學186名學生的問卷調查中,只有30%的孩子知道通過性關系才會導致懷孕;有了性困惑時,只有7%的學生去問父母,找老師的不到3%,50%的人會悶在心里。
董誠表示,由于無法接受專業、系統的性教育,很多人特別是孩子通過其他非正規渠道獲取性知識。除了對性無知的“性盲”,有些人(包括一些年齡很小的在校學生),肆無忌憚地在公開場合談論性,洋洋得意地張揚性經歷,津津樂道地傳播黃色信息……如此“性放縱”,其實也是“性盲”的表現。
性教育,語言和畫面可以再溫和些
6月16日,上海閔行華漕鎮童星幼兒園多名女童被幼兒園園長的親戚猥褻了。董誠分析:因為孩子不懂得身體界限,也就是不懂得自己身體的哪些部位是不允許別人觸摸的,他會以為別人是喜歡自己才摸自己,這樣非常不利于孩子的自我性保護。
家長認為,開放的性教育氛圍會引發孩子的性行為。對此,董誠認為,持有這些看法的人完全否認了孩子成長的需求,也忽略了環境變化對孩子身心發展的影響。“與其讓其迷失于良莠不齊的信息中,不如通過主動提供知識,對其性的態度和價值觀念進行引導。”董誠建議,用直接的語言描述性并沒有錯,語言和畫面不宜過于粗暴,可以“溫和”些。
-
關于高考后的心理問題,家長應該知道又到了令學生緊張令家長更緊張的階段,高考來臨,想必家長比孩子更緊張從而內心無法平靜,那么小編想告訴家長不要給孩子太大壓力
-
如何判斷兒童心理不健康現在每個家庭里面都是有一個小孩子的,而且家庭里面的小孩子非常的少,肯定會特別的愛護寶寶,然后有的人也是特別的溺愛寶寶,生
-
應付挫折的心理學辦法有哪些大家需要注意挫折的出現,很多人不能克服挫折,而且在人生的漫長旅途中,會遇到不同的影響,阻礙自己的一些絆腳石了,所以會出現
-
如何才能有效預防拖延癥有很多的人會出現拖延癥,做事比較邋遢,而且,喜歡扭扭捏捏,所以大家需要注意脫鹽癥的出現,有效進行預防,在日常生活中要制定
-
如何將你的孩子養出心理疾病?無論表面形式是偏執于快樂還是偏執于成就,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的過分投入都是在制造自戀的一代,這對我們的孩子來說是傷害。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