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媽貓爸:成長是道“多選題”
今年,“虎媽”蔡美兒紅了。這名美國耶魯大學法學教授寫了一本書,叫 《虎媽戰(zhàn)歌》,披露了她對兩個女兒的嚴苛家教,頓時在美國引起轟動。“虎媽”還登上了 《時代》雜志封面,其教育方式引發(fā)了一場中美教育大討論。日前,“虎媽”一家來到中國,與“貓爸”和教育專家等共同探討教育真諦。
嚴苛是為了尋求教育平衡
“虎媽”教育究竟如何嚴苛?她對孩子立了幾大家規(guī):不準參加玩伴聚會;不準看電視、玩電腦游戲;不準任何一門功課的學習成績低于“A”;不準在某一天沒有練習鋼琴或小提琴等。
小女兒7歲那年,有一次數(shù)學考試考得很差,“虎媽”采取高壓手段,讓孩子“瘋狂練習”,隔了幾天,數(shù)學考試成績接近滿分。小女兒8歲那年,練鋼琴一度兩手不能協(xié)調(diào),丈夫勸她:孩子還小,哪里能做得這么好?可是,“虎媽”還是讓孩子持續(xù)彈琴幾小時,突然之間,孩子的雙手又協(xié)調(diào)了。“孩子那時悟出了一個道理:凡事不要放棄,堅持才可貴。”
蔡美兒說,中西方教育環(huán)境有很大差異,在美國,中小學教育比較“松散”,孩子功課不多,有大量的自由支配時間。除了強調(diào)社會責任心,美國教育對規(guī)則、紀律、學習習慣等要求不多。“我對孩子要求嚴格,也是為了在西式教育中注入一些中國元素,尋求教育的平衡。”
有人質(zhì)疑:“虎媽”的嚴厲家教不像是在培養(yǎng)孩子,更像是設定程序操控“機器人”。對此,“虎媽”的大女兒、現(xiàn)考入哈佛大學的索菲婭說,母親的嚴厲家教曾經(jīng)讓她不高興,但長大了以后卻很感謝她。
同時,父親的教育相對寬松,經(jīng)常陪她們打棒球、看話劇等,這也讓她們能適當“透透氣”。“我長大以后也會當‘虎媽’,但并不是強迫孩子做什么,而是挖掘他們的潛能,讓他們對任何事情不輕易放棄。”
家長不要替孩子做選擇
上海“貓爸”常智韜并不認同“虎媽”的教育。他主張對孩子采取個性化教育,家長要寬容,并善于和子女溝通。他的女兒去年考入哈佛大學。
“家長總認為自己的孩子不成熟,要替孩子做選擇。”常智韜說,蔡美兒的方法有待商榷,因為她把父母意志強加給了孩子。在“虎媽”眼中,孩子始終是被動的,是個被教育者、被塑造者,不管你是否愿意,因為“我是為你好”,所以你必須服從。“任何教育模式都不能復制,‘虎媽’把對第一個女兒的教育方式復制到第二個女兒身上并不明智,因為兩個女兒個性根本不同,大女兒乖巧聽話,但二女兒比較叛逆,所以選擇了自己的路。”常智韜說。
常智韜認為,教育孩子時,要在遵守“游戲規(guī)則”的前提下,多給他們一些自由權(quán)。他說,孩子10歲以后,已經(jīng)有了比較明顯的自主意識,父母要多給孩子一些自由空間,多一些自己做決定的事情。
但在關(guān)于學習的問題上,“貓爸”也有一些“虎媽”的影子。他曾對女兒說:“你不希望家長掌管一切,掌管一切對家長也是負擔。但首先,你愿意遵守一些游戲規(guī)則,比如能分清輕重緩急,和玩耍相比,學習更重要等,這些沒有討價還價的余地。如果學習自覺了,我可以給你更多的自主空間。”
-
關(guān)于高考后的心理問題,家長應該知道又到了令學生緊張令家長更緊張的階段,高考來臨,想必家長比孩子更緊張從而內(nèi)心無法平靜,那么小編想告訴家長不要給孩子太大壓力
-
如何判斷兒童心理不健康現(xiàn)在每個家庭里面都是有一個小孩子的,而且家庭里面的小孩子非常的少,肯定會特別的愛護寶寶,然后有的人也是特別的溺愛寶寶,生
-
應付挫折的心理學辦法有哪些大家需要注意挫折的出現(xiàn),很多人不能克服挫折,而且在人生的漫長旅途中,會遇到不同的影響,阻礙自己的一些絆腳石了,所以會出現(xiàn)
-
如何才能有效預防拖延癥有很多的人會出現(xiàn)拖延癥,做事比較邋遢,而且,喜歡扭扭捏捏,所以大家需要注意脫鹽癥的出現(xiàn),有效進行預防,在日常生活中要制定
-
如何將你的孩子養(yǎng)出心理疾。無論表面形式是偏執(zhí)于快樂還是偏執(zhí)于成就,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家長的過分投入都是在制造自戀的一代,這對我們的孩子來說是傷害。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