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統失調會影響兒童的成長學習
造成兒童感覺統合失調的原因,主要與孕育過程中的問題和出生后的撫育方式有關,家長和老師應及早發現孩子的這些行為問題并及時進行感覺統合治療訓練與心理治療訓練。有許多家長和老師對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成績差、做作業拖拉、多動、緊張、膽小、退縮、愛哭、不合群、吃飯挑食或暴飲暴食等性格障礙而頭疼。過去,有的人將這些問題診斷為多動癥,給孩子吃藥、打針等,但效果甚微,還可能造成某些后遺癥;有的家長認為孩子是有意不聽話,對孩子又打又罵,造成了孩子的身心創傷。
1970年,美國的心理學家Ayers博士首先發現了在3歲-13歲兒童中,有10%-30%的兒童出現上述癥候群,并不是教育問題,而是兒童大腦功能發育不協調,需要進行心理訓練來加以矯正。經過科學家的大量臨床心理研究發現,相當數量的兒童出現的上述問題是由于大腦對身體感覺統合的障礙,在醫學和心理學上稱為感覺統合失調或學習能力障礙。
造成兒童感覺統合失調的原因,主要與孕育過程中的問題和出生后的撫育方式有關。例如:先兆流產、懷孕時用藥或情緒處于應激狀態、早產、剖腹產,出生后家長搖抱少,尤其是沒讓孩子經過爬就走路,孩子靜坐多,活動少,過分限制孩子的活動范圍等。
感覺統合失調的臨床表現:
1、前庭平衡功能失常:表現為好動不安,注意力不集中,上課不專心,愛做小動作。有些孩子還可能出現語言發展遲緩,說話晚,語言表達困難等。
2、視覺感不良:表現是盡管能長時間地看動畫片,玩電動玩具,卻無法流利地閱讀;學習數學特別困難等。
3、聽覺感不良:表現為別人的話聽而不見,丟三落四,經常忘記老師說的話和留的作業等。
4、動作協調不良:表現為平衡能力差,容易摔倒,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樣會滾翻、系鞋帶、騎車、跳繩和拍球等。
5、本體感失調:表現為缺乏自信,消極退縮,語言表達能力差,手腳笨拙等。
6、觸覺過分敏感:表現為緊張、孤僻、不合群、愛惹別人、偏食或暴飲暴食、脾氣暴躁、害怕陌生的環境、吃手、咬指甲、愛哭、愛玩弄生殖器等。這些問題無疑會造成兒童學習和交往的障礙,雖然這樣的兒童盡管有正常或超常的智商,但由于大腦無法正常有效地工作,因而直接影響了兒童學習和運動的完成。
家長和老師應及早發現孩子的這些行為問題并及時進行感覺統合治療訓練與心理治療訓練,否則,會影響孩子的智力發育和學習能力發展,造成孩子學習基礎差、心理發育遲緩和人際關系問題,進而出現厭學、逃學、撒謊等行為問題。
-
關于高考后的心理問題,家長應該知道又到了令學生緊張令家長更緊張的階段,高考來臨,想必家長比孩子更緊張從而內心無法平靜,那么小編想告訴家長不要給孩子太大壓力
-
如何判斷兒童心理不健康現在每個家庭里面都是有一個小孩子的,而且家庭里面的小孩子非常的少,肯定會特別的愛護寶寶,然后有的人也是特別的溺愛寶寶,生
-
應付挫折的心理學辦法有哪些大家需要注意挫折的出現,很多人不能克服挫折,而且在人生的漫長旅途中,會遇到不同的影響,阻礙自己的一些絆腳石了,所以會出現
-
如何才能有效預防拖延癥有很多的人會出現拖延癥,做事比較邋遢,而且,喜歡扭扭捏捏,所以大家需要注意脫鹽癥的出現,有效進行預防,在日常生活中要制定
-
如何將你的孩子養出心理疾病?無論表面形式是偏執于快樂還是偏執于成就,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的過分投入都是在制造自戀的一代,這對我們的孩子來說是傷害。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