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松解讀寶貝恐懼之秘密
寶寶的心靈是好奇和脆弱的,任何的東西對于他們來說都很新奇。但是,動物、驚雷乃至哪怕是相貌最和善的陌生人,都可能讓1歲的寶寶受驚嚇,甚至大哭。
讓寶寶度過恐懼心理
動物、驚雷乃至哪怕是相貌最和善的陌生人,都可能讓1歲的寶寶受到驚嚇,甚至大哭。不過家長們也不必因此而過度擔心,這時候的孩子對滿是新鮮、稀奇"怪物"的世界產生恐懼(有時候還伴隨著獵奇)的心理,是很普遍的,這是孩子認知發展的一個健康標志:這意味著小寶貝從此可以從記憶里獲取信息,并根據這些信息進行判斷,以預測未來的動向--比如預知曾經向他咆哮過的狗可能再次向他吠叫,從而產生相應的心理活動。
"(能感知恐怖)意味著孩子已開始能對他所不熟悉的東西產生知覺。當被暴露在與以往不同的或奇怪的事物面前時,1歲多的小寶貝心里會感到脆弱和不安全。"專家這樣說道。孩子因恐怖而焦慮的程度部分地取決于他天生的氣質與脾性。但是,不管你的寶貝是一個勇敢的小探索者,還是一個羞怯的小乖乖,家長所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正視孩子的憂慮,并且給他提供足夠的保證,讓他感覺安全。下面是一些經常會遇到的狀況,希望這些化解的方法能夠幫得上你的忙。
恐懼之一:媽媽不見了
"媽媽!媽媽!"苗苗終于還是發現媽媽不見了!盡管家人在媽媽上班準備離開的時候,拼命分散他的注意力,逗他玩耍,敏感的苗苗還是發現了媽媽的離去。叫"媽媽"對于一個1歲的孩子來說已經是熟練之功,于是苗苗傷心地大哭,嘴里一直喊著:"媽媽......"
1歲左右的寶寶最為恐怖的事情,莫過于媽媽從身邊離開。
如何化解:所幸,這種在孩子15~18個月時將達到極致的"分離焦慮"不會永遠存在。此前,你要讓孩子學著適應你的暫時離開并與你平和地道別。臨走的時候,不妨親親他,告訴他你要去哪兒、什么時候會回來,不要因為覺得可能孩子不懂就省略這些"儀式"。專家建議說:"與孩子分手的時候,讓孩子拿著他最喜歡的玩具,并保證說你會想他。或者答應他,你回來時會和他一起搭積木
恐怖之二:巨大的聲響
轟隆隆......又一聲響雷!悶了好幾天的暴雨也嘩嘩地下起來。果果從前一次閃電就開始變得有些驚惶了,他指著窗外,拼命向大家"訴說",他不知道發生了什么或要發生什么。雷聲巨響,果果一下撲進了媽媽的懷里,還好奇心不減,偷偷看著巨響后的暴雨。
生活里充滿了各色1歲寶貝聞所未聞、驚心動魄的巨大聲響。這些小不點兒可不明白這些可怕的怪聲是從何而來的。
如何化解:這時你要告訴寶寶噪音不會傷害到他。同時,簡單地向他解釋這"怪聲"的來源。如果孩子討厭或恐怖的是家庭用具,比如吸塵器所發出的聲音,那么,你不妨展示給孩子如何開和關這些東西,讓他覺得自己可以控制這個發出怪聲的"怪物"。平時,你也可以用噪音來與孩子玩些游戲,比如和寶寶一起用敲鍋或罐的方式來模仿雷聲,同時告訴他下雨的時候就會出現這種聲響。
-
關于高考后的心理問題,家長應該知道又到了令學生緊張令家長更緊張的階段,高考來臨,想必家長比孩子更緊張從而內心無法平靜,那么小編想告訴家長不要給孩子太大壓力
-
如何判斷兒童心理不健康現在每個家庭里面都是有一個小孩子的,而且家庭里面的小孩子非常的少,肯定會特別的愛護寶寶,然后有的人也是特別的溺愛寶寶,生
-
應付挫折的心理學辦法有哪些大家需要注意挫折的出現,很多人不能克服挫折,而且在人生的漫長旅途中,會遇到不同的影響,阻礙自己的一些絆腳石了,所以會出現
-
如何才能有效預防拖延癥有很多的人會出現拖延癥,做事比較邋遢,而且,喜歡扭扭捏捏,所以大家需要注意脫鹽癥的出現,有效進行預防,在日常生活中要制定
-
如何將你的孩子養出心理疾病?無論表面形式是偏執于快樂還是偏執于成就,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的過分投入都是在制造自戀的一代,這對我們的孩子來說是傷害。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