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太聽話,長大很有可能變成庸才
“乖孩子”真正成為社會精英、業(yè)界尖子的不多,他們大多在一般勞動崗位上工作。當然,并不是說“不聽話”的孩子就一定聰明、出尖子。
很多家長感嘆現(xiàn)在的孩子多么不讓人省心,其實這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家長教育理念的問題。只有改變這種教人“聽話”的教育理念,才會有所改變。
孩子的蘋果不一定是紅色的
一位幼兒教育專家到國外看到一個幼兒用藍色筆畫了一個“大蘋果”,老師走過來說:“嗯,畫得好!”孩子高興極了。這時中國專家問教師:“他用藍色畫蘋果,你怎么不糾正?”那個教師說:“我為什么要糾正呢?也許他以后真的能培育出藍色的蘋果呢!”
其實外國教師或家長這樣容忍孩子“不聽話”是有道理的,它可以保護孩子的想象力,激發(fā)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當然允許孩子“不聽話”指的主要是思維上的“不聽話”,孩子們看到的世界是獨特的,他們的想象力是很豐富的。如果我們用固定的思維方式對他們粗暴地干涉,就會扼殺他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乖孩子更多是“庸才”
著名德國心理學家海查曾做過如下的實驗:他對二至五歲時有強烈反抗傾向的100名兒童與沒有這種傾向的100名兒童跟蹤觀察到青年期,結果發(fā)現(xiàn)前者有84%的人意志堅強,有主見,有獨立分析、判斷事物和做出決定的能力,而后者僅有26%的人意志堅強,其余的人遇事不能做決定,不能獨立承擔責任。
綜合來看,“乖孩子”真正成為社會精英、業(yè)界尖子的不多,他們大多在一般勞動崗位上工作。當然,并不是說“不聽話”的孩子就一定聰明、出尖子。
孩子的“聽話”應更多體現(xiàn)在生活規(guī)矩、行為道德上,而孩子天性好動,“鬼主意”多,父母應做出正確的引導,用于在學習和對待事情上。當孩子出“鬼主意”時,父母可以與孩子一起挖掘更多的樂趣,引導他們應用在實際生活上。
不要讓孩子盲目聽話
童話大王鄭淵潔說他從來沒有對自己的孩子高聲說過一句話,也從來沒有說過“你要聽話”。“因為我覺得把孩子往聽話了培養(yǎng)那不是培養(yǎng)奴才嗎?”心理學家認為,三歲的孩子不反抗,就不是正常兒童。即使五六歲的孩子,他們的反抗行為也是很明顯的。
我們應該培養(yǎng)的是一個不盲目聽話的孩子。孩子不但不盲目地聽我們的話,而且對所有值得他懷疑的問題,他都會有自己的思考,并且可以無所畏懼地說出來。而這個“無所畏懼”依賴于平時一個寬松的環(huán)境,假如他面對的是一個嚴厲的環(huán)境,他不敢說。我們只要從小告訴他一個原則、一個標準,在這個標準下,他知道什么東西去執(zhí)行、什么東西堅決反對,掌握好這個度就可以了。不是不管他們,而是怎樣合理地管的問題。
父母和老師必須牢記在心:絕對不可拿某個學生的測驗分數(shù)跟另一個學生相比,一定要用學生自己過去的表現(xiàn)來衡量他現(xiàn)在的進步。世界上總是有更會閱讀、數(shù)學更強或棒球打得更好的人。我們的目標是開發(fā)每一位學生的特質,盡可能讓他成為一個特別的個體。
-
關于高考后的心理問題,家長應該知道又到了令學生緊張令家長更緊張的階段,高考來臨,想必家長比孩子更緊張從而內(nèi)心無法平靜,那么小編想告訴家長不要給孩子太大壓力
-
如何判斷兒童心理不健康現(xiàn)在每個家庭里面都是有一個小孩子的,而且家庭里面的小孩子非常的少,肯定會特別的愛護寶寶,然后有的人也是特別的溺愛寶寶,生
-
應付挫折的心理學辦法有哪些大家需要注意挫折的出現(xiàn),很多人不能克服挫折,而且在人生的漫長旅途中,會遇到不同的影響,阻礙自己的一些絆腳石了,所以會出現(xiàn)
-
如何才能有效預防拖延癥有很多的人會出現(xiàn)拖延癥,做事比較邋遢,而且,喜歡扭扭捏捏,所以大家需要注意脫鹽癥的出現(xiàn),有效進行預防,在日常生活中要制定
-
如何將你的孩子養(yǎng)出心理疾病?無論表面形式是偏執(zhí)于快樂還是偏執(zhí)于成就,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家長的過分投入都是在制造自戀的一代,這對我們的孩子來說是傷害。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