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有時候需要一點“強制”
有個8歲的男孩,學跳水是被他爸爸押著去的。之所以“押送”,是因為爸爸發現,平日他該去學跳水的時候沒有去,而躲到別的地方玩,估計時間到了之后,在水龍頭下將泳褲淋濕,回家對父母說:“今天練完了。”
小男孩逃避跳水有他自己的理由:他不喜歡、甚至有點害怕跳水--那長長的跳板又高又窄,晃晃悠悠根本走不穩--在他眼里,跳水太恐怖了!但是爸爸并沒有理會他的辯解,并且狠狠地打了小男孩的屁股,批得他再也不敢逃課了。
幾年以后,全世界都知道了這個小男孩,他的名字叫熊倪。
當然,不是因為有了熊倪這個成功的例子,就表明家長應大包大攬替孩子做出決定,強迫他學自己并不喜歡的東西,但熊倪本人對些看法還是值得參考的:小孩子的要求不能全答應,在決定孩子該干什么之前,父母應該先搞清孩子有什么優勢,為什么該干這個,最后才決定怎么做,但不能盲目屈從他的選擇。
類似的故事,也在我和我兒子身上發生過。
我有一個忘年交,是一位離休的大學中文系教授,總結出了一套寓教于樂的作文訓練法,在她那里學習的孩子,寫作進步非常明顯。我想把兒子也送去學習,每周半天。
兒子堅決不同意。我說那里可以唱歌、朗誦、猜謎、畫畫、演戲、講故事……可以在玩的過程中學習、掌握作文的秘訣;我還告訴他,有好多家長想磅小朋友去學習,人家都不收,因我和教授的關系很好,才答應收他……沒想到,好話說了一大筐,兒子并不領情,自始至終就兩個字:不去。最后我急了:“你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再說一個‘不’字小心我揍你,揍完了還得送你去!”兒子頭一次去上課,也是名副其實地被我押送了去的。
所以,剛開始時,兒子難免對活潑、輕松的作文課冷眼相對。不過,沒多久,他就完全融入這種全新的課堂氛圍,愛上了這個作文班,每到上課時,比我還積極,連星期天的懶覺都不睡了,起得比平常上學時還要早些。雖然,他對我最初的“強制”態度還是有意見,背后跟他爸爸告狀時用了諸如“究窮兇惡極”一類的詞泄憤,但當我開玩笑說,那干脆不要去上課了時,他卻頭搖得像撥浪鼓,訕笑著跑開了。
如今課外的班不少,但我想,真正主動要求學的孩子并不會太多,過重的課業負擔,使許多孩子僅僅是出于對“學習”兩個字的抵觸,就忽略了學習本身可能會帶來的快樂。年紀越是幼小的孩子越容易這樣。在這種時候,我想家長不妨使用一些“強制”的手段,親手把孩子送進、推進學習的軌道。一旦孩子在學習中體驗到了樂趣,自己就會愛上學習,并自愿堅持下來;長大成人之后,就會體味出當初父母的苦心。
當然,“強制”實施之前,家長需周密考慮,謹慎選擇,最好能在與孩子交換意見的過程中事先鋪墊,潛移默化地讓孩子接受家長的意見;如果孩子仍強烈地不愿“就范”,必要時不妨“軟硬兼施,威脅利誘”一把。“強制”也并非沒有限度。我們只能“強制”孩子選擇,卻不能“強制”孩子快樂。如果孩子的確在父母“強制”下的某方面學習找不到任何樂趣和堅持的熱情,終日哭鬧,反抗到底,那么學習就變成了苦刑,這種沒有樂趣的學習,還是放棄了的好。
-
關于高考后的心理問題,家長應該知道又到了令學生緊張令家長更緊張的階段,高考來臨,想必家長比孩子更緊張從而內心無法平靜,那么小編想告訴家長不要給孩子太大壓力
-
如何判斷兒童心理不健康現在每個家庭里面都是有一個小孩子的,而且家庭里面的小孩子非常的少,肯定會特別的愛護寶寶,然后有的人也是特別的溺愛寶寶,生
-
應付挫折的心理學辦法有哪些大家需要注意挫折的出現,很多人不能克服挫折,而且在人生的漫長旅途中,會遇到不同的影響,阻礙自己的一些絆腳石了,所以會出現
-
如何才能有效預防拖延癥有很多的人會出現拖延癥,做事比較邋遢,而且,喜歡扭扭捏捏,所以大家需要注意脫鹽癥的出現,有效進行預防,在日常生活中要制定
-
如何將你的孩子養出心理疾病?無論表面形式是偏執于快樂還是偏執于成就,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的過分投入都是在制造自戀的一代,這對我們的孩子來說是傷害。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