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更好的了解子女
美國一位心理學教授用3年的時間,研究了兩萬名青少年,研究發現:能夠把日常生活的事情經常向父母傾訴的青少年,較少出現學習成績欠佳或染上吸毒、酗酒等惡習的現象;多數的事實是,孩子滿11歲之前,通常什么都跟父母說,父母總是他們最先想到的傾訴對象。但是從十二三歲到成年的那幾年里,情況會變得完全相反,他們會先去找朋友傾訴,然后也許是老師或輔導員,最后才輪得上自己父母。同時,越來越多的父母都感覺到,他們已經很難跟10幾歲的子女進行足夠的溝通。通過眾多教育專家的研究和為人父母者的實踐證明,以下6種方法是幫助父母消除與子女之間隔閡的好辦法。
一、做一個好聽眾
隨著年齡的增大,許多青少年認為坐下來同父母細訴衷腸是一件很別扭的事。而對于父母來說,必須設法讓子女覺得那樣做是很自然的,其訣竅就是要讓家里時時有一種“聆聽的氣氛”,這樣孩子一旦遇上重要事情要跟人商談,自然會來找你。要達到這個目的,其中一個好辦法就是經常抽空陪伴孩子并做一個好聽眾,而晚飯是全家共聚的好機會。可惜這一點往往被一些父母忽視。同時,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很少同父母一起吃晚飯。父母如果每天晚飯時肯留心聽兒女說話,會讓兒女覺得自己受重視,而創造這樣的“聆聽氣氛”會很有效。
二、學會與子女平行交談
用平行交談的方法跟青春期的兒女談話往往能引起熱烈的反應。所謂平行交談,即父母與子女一起從事一些普通活動時進行交談,但重點要放在活動上,而不是談話的內容,雙方也不必互相看著。這種談話方式會讓父母和孩子都感到輕松自在,而對父母來說尤其如此。幾乎從事任何活動都能得到這種相處的機會,例如和孩子一起看電視或進行體育活動。一位父親就很會利用這樣的機會:“我常常和14歲的兒子在清晨打羽毛球,那時候我們往往談起某位老師或學校里發生的某件事情,但都只是隨便聊聊,不是嚴肅的討論。我發現兒子很喜歡這種形式的談話,從這種活動中我也較好地了解到兒子的情況。”
三、只做顧問不做“指導員”
有時父母提出的意見即使很好,孩子們也不喜歡,因為他們需要的不是“指導員”,而是顧問——只會細心地聆聽,協助他們做出抉擇,不是插手來干預他們的事情而是建議他們改弦更張。要是孩子把事情搞砸了,不宜直接干預、批評,孩子不喜歡別人指出他們把事情搞得一塌糊涂,更不需要別人教他們如何走出困境。父母應該協助子女仔細檢討這件事,青少年往往能自行想出叫人拍案叫絕的解決方法。
-
關于高考后的心理問題,家長應該知道又到了令學生緊張令家長更緊張的階段,高考來臨,想必家長比孩子更緊張從而內心無法平靜,那么小編想告訴家長不要給孩子太大壓力
-
如何判斷兒童心理不健康現在每個家庭里面都是有一個小孩子的,而且家庭里面的小孩子非常的少,肯定會特別的愛護寶寶,然后有的人也是特別的溺愛寶寶,生
-
應付挫折的心理學辦法有哪些大家需要注意挫折的出現,很多人不能克服挫折,而且在人生的漫長旅途中,會遇到不同的影響,阻礙自己的一些絆腳石了,所以會出現
-
如何才能有效預防拖延癥有很多的人會出現拖延癥,做事比較邋遢,而且,喜歡扭扭捏捏,所以大家需要注意脫鹽癥的出現,有效進行預防,在日常生活中要制定
-
如何將你的孩子養出心理疾病?無論表面形式是偏執于快樂還是偏執于成就,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的過分投入都是在制造自戀的一代,這對我們的孩子來說是傷害。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