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千萬不能這樣“宅”著養孩子
國內心理學學者在一項關于“家庭環境與兒童發展”的研究中發現,家長經常帶孩子到室外散步或玩耍,要比在家里輔導孩子學習,更能促進兒童各方面的積極發展。“現在家長也意識到了宅童問題,但真的去改變培養方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很多家長都面臨著同樣的難題,孩子越來越喜歡在家,足不出戶成了“宅童”。更讓家長們憂心的是,“宅童”正將肥胖、近視、情感冷漠這些成人煩惱低齡化。這個寒假不少孩子宅在家。
王先生感覺現在的孩子太孤獨,和他的童年相比太“悲哀”。為了讓孩子寒假能好好放松一下,王先生今年寒假把孩子送回老家。“孩子特別高興,因為回去有人陪著一起玩。”雖然孩子假期沒有補習也許會影響功課,但王先生覺得再多輔導班也沒有孩子的快樂重要。
摩爾莊園、開心農場、QQ偷菜、憤怒小鳥,李女士給記者數著每天兒子打開電腦就忙活的這些東西。李女士說,有時她催兒子出去玩,可孩子在外面轉了一圈就回來了。
“這不是一家一戶的原因,現在所有家長都這樣做,孩子們即使出門也不知怎么和同齡人交往,聚在一起也不知道玩什么。”市民張女士說,她小時候女孩子們在一起跳皮筋、打沙包、跳房子、過家家,可以玩到天黑,這些游戲早就消失了。
這種現象不僅限于中國,美國戶外基金會調查發現,在2006年至2008年,美國青少年中6-12歲年齡段女孩的戶外活動參與比例下降近20%,男孩的參與比例也從79%降到了69%。“宅童”已是無法回避的問題。宅在家里又安全又有益學習?
家長們普遍有一種心態,既希望讓孩子充分接觸社會和自然,展現孩子的天性,又不敢放手讓孩子獨自去做。王先生說,家長們都不放心讓孩子自己出去玩,即使在家門口都擔心出事,寧可讓孩子在家呆著。
其實在家里學習并不一定會達到預想的效果,國內心理學學者在一項關于“家庭環境與兒童發展”的研究中發現,家長經常帶孩子到室外散步或玩耍,要比在家里輔導孩子學習,更能促進兒童各方面的積極發展。“現在家長也意識到了宅童問題,但真的去改變培養方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家庭生活主要鍛煉孩子的右腦,培養感性思維,而戶外活動則鍛煉孩子的左腦,缺少左腦培養,在生理上對骨骼、智力都有一定影響。
-
關于高考后的心理問題,家長應該知道又到了令學生緊張令家長更緊張的階段,高考來臨,想必家長比孩子更緊張從而內心無法平靜,那么小編想告訴家長不要給孩子太大壓力
-
如何判斷兒童心理不健康現在每個家庭里面都是有一個小孩子的,而且家庭里面的小孩子非常的少,肯定會特別的愛護寶寶,然后有的人也是特別的溺愛寶寶,生
-
應付挫折的心理學辦法有哪些大家需要注意挫折的出現,很多人不能克服挫折,而且在人生的漫長旅途中,會遇到不同的影響,阻礙自己的一些絆腳石了,所以會出現
-
如何才能有效預防拖延癥有很多的人會出現拖延癥,做事比較邋遢,而且,喜歡扭扭捏捏,所以大家需要注意脫鹽癥的出現,有效進行預防,在日常生活中要制定
-
如何將你的孩子養出心理疾病?無論表面形式是偏執于快樂還是偏執于成就,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的過分投入都是在制造自戀的一代,這對我們的孩子來說是傷害。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