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 不同時期嬰兒對玩具不同的需要
相信撫養過孩子的家長都知道,玩具作為孩子成長物語中的重要物件,是伴隨其成長的最好伙伴了。當孩子在咿呀學說話的時候,當孩子還在懵懂無知的時候,就已經學會了觀察玩具,觸摸玩具的動作了。可以說不同時期的孩子對玩具有著不同的情感投入,關于這些方面的常識,年輕的媽媽爸爸們是否有專業的了解呢,還是一起看看以下專家的分析吧。
3~4個月的嬰兒,這一時期的嬰兒對玩具的感知很大程度來自本能的表現。視線可以隨著色彩鮮艷的東西轉動。他們的聽覺和視覺有了初步的協調,能安靜地傾聽周圍的聲音,并能轉頭尋找發出聲音的方向。
5~7個月的嬰兒,已經對玩具有了基本的輪廓而且開始形成探尋玩具的習慣了。嬰兒隨意運動和不隨意運動正在開始形成,眼睛和手的協調性逐步發展,凡是東西擺動,嬰兒就伸手想拿。這個時期需要用玩具有目的地來增加他全身和四肢的活動,嬰兒開始偶然去碰(不隨意運動),以后有意識地去碰(隨意運動),并且將玩具抓住后放到嘴里去探索,有時還拿著玩具看,用手使勁拉。所以這個時期要給孩子以色彩鮮艷、帶有聲響的玩具,來發展他們的視覺和聽覺
8~12個月的嬰兒,對玩具的了解已經到了能辨別的地步了。聽覺和色覺又有了進一步的加強。這時要選擇能促進感官發育的玩具,最好是嬰兒能看到真正的動物和物品:如公雞、小貓、小狗、燈泡等,同時結合動物的名稱、叫聲及其特征給以指點。當孩子看到類似的這些動物時,往往會發出“喔喔”、“汪汪”模仿的聲音,指出這是公雞、那是小狗。當問孩子亮亮在哪里時,他就會指指燈。
孩子成長物語的事情很多,以上就是專家介紹的孩子在最初對玩具的概念印象。這些分析無疑對那些沒有撫養經驗的父母有很大的幫助。家長只有根據不同時期孩子的心理變化給與不同的玩具才能立于寶寶的健康成長,所以多了解這方面的一些常識好是很有必要的。
相關文章
-
關于高考后的心理問題,家長應該知道又到了令學生緊張令家長更緊張的階段,高考來臨,想必家長比孩子更緊張從而內心無法平靜,那么小編想告訴家長不要給孩子太大壓力
-
如何判斷兒童心理不健康現在每個家庭里面都是有一個小孩子的,而且家庭里面的小孩子非常的少,肯定會特別的愛護寶寶,然后有的人也是特別的溺愛寶寶,生
-
應付挫折的心理學辦法有哪些大家需要注意挫折的出現,很多人不能克服挫折,而且在人生的漫長旅途中,會遇到不同的影響,阻礙自己的一些絆腳石了,所以會出現
-
如何才能有效預防拖延癥有很多的人會出現拖延癥,做事比較邋遢,而且,喜歡扭扭捏捏,所以大家需要注意脫鹽癥的出現,有效進行預防,在日常生活中要制定
-
如何將你的孩子養出心理疾病?無論表面形式是偏執于快樂還是偏執于成就,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的過分投入都是在制造自戀的一代,這對我們的孩子來說是傷害。雖